基本结论
A股上市公司年报预告基本全部披露完毕,共有239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率达57%,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在业绩信息披露最新规则下,沪深交易所均要求年度业绩波动较大的公司强制披露年报预告,因此年报预告披露率相对较高,具有更高的代表性。而季报和中报业绩预告规则则有所放宽,比如对创业板公司季报和中报业绩预告不再做强制要求。
从年报业绩预告类型来看,业绩同比改善的占57.2%,同比恶化的占41.9%,不确定的占0.9%。具体来说,业绩同比改善的(即:扭亏、续盈、预增、略增)有1369家公司,业绩同比恶化的(即:首亏、续亏、预减、略减)有1003家公司,业绩不确定的有21家公司。其中业绩预增(业绩同比增速超过50%)的公司数量最多,达793家。总体来看,在疫情冲击阶段性缓和后,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改善,业绩不确定也明显下降。
大部分行业业绩预告均有明显改善,此前业绩改善滞后的行业逐步跟上。
1)下游:医药、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和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行业年报业绩增速均有明显改善,而那些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休闲服务、航空和商贸行业业绩恢复较慢。2)中游:电气设备等新能源行业延续较高景气,机械、建材和化工等顺周期行业业绩增速改善显著。3)上游:有色行业业绩改善明显,而钢铁、采掘等行业业绩仍相对较弱。4)科技:电子行业仍维持较高景气。特别强调的是,此前恢复相对滞后的行业,比如化工、有色等顺周期涨价板块,近期盈利边际改善幅度显著,此前业绩改善滞后的局面得到一定的逆转。
跟踪各大行业代表性公司业绩预告基本能反应行业业绩变动趋势。1)消费类行业公司业绩相对稳定:医药和食品饮料行业中代表性公司中超市场预期的公司数量较多。2)科技板块中电子板块高景气度延续:面板和半导体板块代表公司业绩有明显超市场预期,而消费电子板块代表性公司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此外,通信行业中代表性工业也明显超市场预期。3)有色和机械行业景气改善:机械中工程机械和专用设备代表性公司业绩均超市场预期。有色行业受大宗商品涨价和下游新能源需求提升影响,业绩也明显超预期。4)银行和券商行业代表性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券商板块业绩高增长主要与一二级市场活跃度提升、股票投资收益率提高相关。银行盈利超预期的核心因素或与经济持续改善相关。
根据我们自上而下盈利预测框架,预计2020年非金融企业业绩增速在-1.5%左右,2021年增速为29%左右。具体来说,随着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持续提升和PPI的逐步企稳回升,“量价齐升”带动公司收入增速逐步改善。
从金融数据的领先性来看,一般来说,M1-M2增速领先PPI增速大概6个月左右,后续PPI大概率逐步企稳回升,这对未来企业盈利形成支撑。但需要强调的是,年报商誉减值压力会对净利润率造成一定压力。
自下而上角度而言,分析师盈利预测也明显上修。从沪深300成分股的分析师盈利预测变化来看,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分析师对2020年盈利预测悲观预期经历了明显的修复,盈利下调公司数量相对盈利上调公司数量的差额在缩小。特别是随着业绩预告的披露,盈利上调公司数量明显增加,已超过下调盈利预测公司数量。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海外黑天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