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及配置策略:行情第三阶段里要开始降低投资组合估值水平,提高整体赔率我们认为,抱团股高位震荡、港股投资热议即标志着行情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由于受流动性紧缩预期影响,无风险利率上行,但资金预期收益率还在高位,此时市场主要靠风险偏好对冲流动性收缩。如果前期作为行情主线的科技股、消费股甚至周期成长股没有出现明显回调,继续上涨的空间就比较有限,资金会开始从抱团向其他估值洼地流动,甚至如果出现外部风险冲击,也会整体性降仓位。
1、货币市场收紧的政策实际用意
近期货币市场资金紧张主要是由于央行持续的净回笼操作。实际上回溯这一操作的缘由,前期利率受货币政策正常化和信用债市场风险冲击影响,过分超调,央行的宽松操作带来了债市杠杆快速上行,银行间回购成交量上升到5万亿左右,随着市场利率重新回落政策利率水平,宽松操作自然不会再有。我们认为,这主要反映了央行对市场过分加杠杆的惩罚意图。但这种冲击往往是短期的,1月29日已经重回净投放,显然和货币政策明显转向关系不大。
2、疫情终会解决,疫苗进展是关键观察变量
1月份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在经济预期方面,表述修改成了“近几个月来,经济活动和就业的复苏步伐有所放缓,且弱势集中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显示出似乎美国疫情明显影响政策节奏。对于疫情的问题,实际上看的是疫苗的分发节奏和效果问题,目前来看,美国的疫苗接种人数是呈现不断加速的状态的,乐观估计二季度末就可以实现群体免疫。效果上,以色列的疫苗人口接种比例最高,在已接种第二针辉瑞疫苗的12.8万以色列人里,只有0.015%的人再度感染,这意味着疫苗有效性达到了95%以上。近几天包括航空、机场、酒店、餐饮等明显的疫情受损股在前期情绪性下跌后涨幅明显,我们认为这也显示了资本市场对疫情问题的乐观态度。
3、美股GME事件会引发投资者收紧政策的担忧GME事件并不单纯只是散户对抗华尔街的英雄股市,结果上它极大推升了美股的波动,究其原因也跟这轮疫情美国发放了过多的抗疫资金援助有关。GME事件的爆发一是使投资者确认股票市场存在泡沫,二是由于暴露了股市中的泡沫炒作行为,引发了投资者对美联储提前开始收紧政策的担忧。尤其在近几天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杠杆上的太快,房市和股市出现一些泡沫”的论调。
因此本轮A股和美股的共振回调,我们认为实际上主因是投资者对政策退出的担忧短期上升,这种担忧通过风险偏好回落作用在了股票资产上。这也契合了我们对行情已经进行到第三阶段的判断:风险偏好的波动才是影响市场的主因,这直接指向后续要更加看重投资组合的赔率。
4、配置思路
短期来看,前期大盘震荡时已经把所有前期强势板块,包括白酒、锂电、光伏等轮动了一遍,这一般代表着调整的第一阶段。一般在这一阶段,如果强势板块能够再找到新的增量逻辑继续上涨,就能把指数也推升上一个台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月初的行业配置里,建议继续持仓强势板块的龙头,而非直接调仓。如果强势板块不能继续突破,此时又没有新的热点出现,很可能市场就要下一个台阶,尤其像近两天还遇到了外部风险冲击。
中期来看,在货币政策没有明显转向之前,基本面继续上行仍会把风险偏好顶在高位,尤其目前市场并非所有版块都已经涨到高位,空间还是有的,逢大跌加仓会是操作上的主要策略,但要开始持续降低投资组合的估值水平,提高整体的赔率。
我们在年度策略中提出,今年的主要机会会在如下四个方面:1、强势板块的行情延续;2、相对估值洼地,预期尚未打满的价值股;3、港股市场;4、被市场忽略但有亮点的中小盘。建议关注:
1、受益疫后增长复苏和通胀复苏:石化、化工、有色2、受疫情后服务业复苏,且短期受疫情打压跌出空间的:餐饮、酒店、旅游、航空3、景气度见底、前期估值受压的:保险、银行、通信、游戏4、港股三大配置方向:1)A股稀缺标的,2)高确定性行业龙头,3)AH低估个股5、个股策略:1)严选优质细分赛道中小市值个股,但整体持仓不宜太高,2)情绪性杀跌回落合理位置的价值股。
配置策略精选
本文按照自上而下的逻辑,结合估值及企业增速的匹配,梳理出以下10只个股供投资者参考。
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恶化,疫苗进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