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143星SpaceX刷新单次发射卫星数量世界纪录】
证券时报网讯,美国东部时间1月24日10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美国佛州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完成“运输者1号”发射任务。这次发射所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携带了143颗卫星进入太空,这数量占目前在轨卫星总数的5%。不仅刷新了美国一箭多星发射纪录,更是打破了印度在2017年创下的单次发射火箭携带卫星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
华创证券指出,此前,SpaceX曾计划于2019年至2024年之间,在太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为地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创纪录的“一箭多星”,将加快“星链”布局建设。根据麦肯锡预测,预计2025年前,卫星互联网产值可达5600亿至8500亿美元。天银机电、华力创通、中国卫通、中国卫星等相关公司有望迎来发展机遇。(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天银机电、华力创通、中国卫通、中国卫星
【车企纷纷布局固态电池将推动锂电行业迭代升级】
证券时报网讯,25日,新能源车品牌赛力斯召开电动车上市发布会,推出续航超千公里量产增程电动车。赛力斯还表示,今年固态电池将量产装车。另悉,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了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多款专利,其中两项与固态电池有关。
华创证券指出,固态电池具备突出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未来有望快速发展,倒逼现有的液态电池体系变革升级,推动锂电池工艺设备不断迭代,有利于先导智能、杭可科技、星云股份等企业。为了匹配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将向金属锂负极过渡,大幅增加锂用量,有利于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企业。(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先导智能、杭可科技、星云股份、赣锋锂业、天齐锂业
【京上海将大力建设充电设施行业有望迎来增速拐点】
证券时报网讯,25日发布的《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出,今年上海地区将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15个出租车充电示范站、10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为5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华创证券指出,保守情形下估算,2025年新能源车保有量约为1500万至1600万辆。若保持3:1的充电桩装配比,目前为150万台,未来5年新增充电桩空间约为350万台,行业有望迎来增速拐点。
特锐德拥有全球最大的充电桩平台,在建及上线运营充电桩数量行业第一。
盛弘股份的充电模组与充电桩产品在社会投建充电桩市场保持领先市占率。
其他公司:科士达、万马股份。(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特锐德、盛弘股份、科士达、万马股份
【产能供不应求联电引领半导体供应链计划再度涨】
证券时报网讯,据媒体报道,据供应链透露,晶圆代工厂联电(UMC.US)拟于农历年后再度调高报价,涨幅最高达15%。联电已通知12寸客户,因产能太满,必须延长交期近一个月。下游封测厂日月光投控、京元电等也因芯片产出后对封测需求大增,产能同步吃紧,也有意涨价。
华创证券指出,去年开始,疫情催生宅经济大爆发,带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游戏机等终端需求大增,加上5G应用渗透率扩大,尤其5G手机半导体的含量较4G手机高三、四成,部分芯片用量更是倍增。伴随多镜头趋势,导致电源管理IC、驱动IC、指纹辨识芯片、图像感测器(CIS)等需求大增,这些芯片主要采用8寸晶圆生产,导致8寸晶圆代工供不应求势态延续。尽管部分芯片商将微控制器(MCU)、WiFi及蓝牙等芯片转至12寸晶圆厂生产,但并未解决8寸晶圆代工供应不足的状况,反而使得晶圆代工产能不足的问题延伸至12寸晶圆代工,包括55纳米至22纳米产能都告急,市场大缺货。华润微、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中环股份、长川科技、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华润微、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中环股份、长川科技、长电科技、华天科技
【多家碳酸锂企业大幅调涨报价景气度或持续提升】
证券时报网讯,25日,国内多家碳酸锂企业上调产品价格。其中,新余国兴锂业的电池级和工业级碳酸锂均较22日涨价7000元/吨,报价分别为72000元/吨、68000元/吨;科达洁能的电池级和工业级碳酸锂涨价5000元/吨。
华创证券指出,本轮碳酸锂行情主要由需求主导驱动,之后有望叠加澳洲锂辉石矿山产能出清,原料锂辉石价格启动推动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共振,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赣锋锂业年产4万吨碳酸锂Cauchari-Olaroz盐湖项目预计2021年中投产,碳酸锂产能将翻倍。
雅化集团子公司雅安锂业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线已正式全面投产。
永兴材料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和120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都将投产。
盛新锂能拥有业隆沟锂矿,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能陆续投产。
其他公司:天齐锂业、天华超净。(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赣锋锂业、雅化集团、永兴材料、盛新锂能、天齐锂业、天华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