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琼今年发展目标及部分重点工作
上海
强化“四大功能”
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将如何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创新发展?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给出了答案。
上海市市长龚正1月24日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上海要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为战略牵引,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为了实现发展目标,2021年,上海提出了九大重点工作。其中,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排在各项工作之首。
龚正说,上海将以联动畅通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同时,上海将以五个新城建设为发力点,优化市域空间格局。
上海还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继续办好“五五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拓展投资空间,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21年将完成重大工程投资1730亿元。
强化“四大功能”
强化“四大功能”是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的重要任务。开局之年,上海围绕强化“四大功能”也作了特别安排。
根据202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上海将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继续集聚一批功能性、总部型机构,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海将大力推进“浦江之光”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
为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上海将大力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开展民用飞机制造、高端医用材料等补链强链行动,推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
为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上海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充分用好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大契机,搭建全球招商引资新网络,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中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
全力打好浦东这张“王牌”
“十四五”期间,上海要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破常规,创新突破,浦东仍将发挥引领作用。
“上海要全力打好新时代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龚正说,上海将按照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决策部署,推动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改革开放事项落地。
其中,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今年上海将推动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落实落地。加快“东方芯港”、滴水湖金融湾、国际创新协同区等建设,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落地。
同时,上海还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关键词之一,在今年的上海重点工作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今年,上海将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加快构筑数字城市“四梁八柱”。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聚焦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着力培育新生代互联网产业集群,布局一批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推进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新建5G室外基站8000个。探索建立跨境数据便利化流动机制,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
广东
深入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为7.5万亿元,2020年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6%,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1月24日,在广东两会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展示了广东的经济韧劲。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亮出了清晰的坐标。
马兴瑞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必须认真落实“1+1+9”工作部署,包括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内容。
马兴瑞表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全力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广州深圳深度合作、协同发展。
同时,广东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动内外联动,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优化提升对外开放合作上,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经济特区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
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方面,马兴瑞提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创新生态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广东将对标全球主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