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创投总经理吕克俭揭秘千亿央企的创投密码: 能给钱的基金很多 能给场景的不多
时间:2021-01-22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从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煤矿企业、第一条专线铁路,到第一所现代大学、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民族工商业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拔地而起。而这些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都出自如今的央企“巨无霸”招商局之手。携带着一个世纪的创业投资经验,招商局集团在创新引领时代变革的浪潮里,变身为一名投资人,试图突破重围抢占创新制高点。如何破除体制“枷锁”,如何打造市场优势,如何助力产业变革?在本期“对话顶流”中,证券时报记者对话招商局创投总经理吕克俭,揭秘千亿央企的创投密码。

“外部创新正在不断蚕食我们,如果传统产业还拒绝创新,创新企业就会成为他们的颠覆者。”站在深圳蛇口招商局广场35楼的办公室里,透过硕大的落地玻璃,吕克俭和证券时记者分享关于投资的思考。

吕克俭是招商局集团旗下二级子公司招商局创投的总经理,同时还是招商局集团里的一位“老人”,对于集团旗下的产业和业务,他如数家珍,也因此更明白创新对招商局这个“百年老店”的非凡意义。

根据招商局集团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招商局集团营收高达7144亿元,净利润达到1266亿元,总资产超过9万亿人民币,其利润总额、净利润及总资产均位居央企第一。然而,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挑战重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之下,唯有创新能让一家“百年老店”继续勇立潮头。

早在五年前,招商局集团就出资50亿成立了一家专门聚焦创新创业的创投机构——招商局创投,该机构首只基金的首期管理规模为50亿人民币,其中20亿为母基金,30亿为直投基金,围绕大交通、金融、城市开发运营等招商局集团的优势产业,以及大健康、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五年来,招商局创投以“母基金+直投”的组合投资方式,实现了对创新项目覆盖的最大化,并向招商局集团内各个产业公司源源不断地推送创新元素和资源。

这只脱胎于央企“巨无霸”的VC(风险投资)基金,如何打破固有的体制“枷锁”,融入竞争激烈的VC投资市场中?又如何以市场化的眼光和决策,为招商局集团“捕捉”优质创新资源?

另辟蹊径触达创新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中,一家名为“运去哪”的一站式国际物流在线服务平台上榜。这家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连续斩获三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源码资本等多家知名VC机构。而该榜单评选的,是在未来两三年内估值最有可能突破10亿美元的企业。

而早在2017年,招商局创投就已经“相中”了运去哪,并对其进行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至今,招商局创投已在这个项目上增值了十几倍。“这只是一家创业企业,估值就有这么高了,我们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外运,体量是这家公司的几十倍,但市值才300多亿左右,完全没有反映中外运的市场地位。我们最近也协助了中外运通过国资委的科改示范行动,对其在线全链路业务平台‘运易通’进行分拆,赋予了其更灵活的机制,随着中外运创新业务的发展,资本市场也应该对其进行价值重估。”在吕克俭看来,虽然当前资本市场给予创新企业的估值较为积极乐观,但至少能反映资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中外运的订舱、货代、三方物流等业务,背后潜藏着许多同类的创新公司,他们发展壮大了,就可能会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甚至颠覆者。”吕克俭表示,不管是万亿级的央企、还是百亿级的上市公司,如果不积极汲取新的技术和发展理念,面对外部创新的不断蚕食,未来的处境将岌岌可危。

日前由国资委党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也提出,“要推动中央企业聚焦重点加快突破、率先探索有效路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勇当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当好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力军和促进双循环的排头兵。”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时代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动能。

然而,对于任何一家规范成熟的大型企业来说,创新都绝非易事,更何况国有企业有着严格的考核体制和评价机制,内部创新更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据了解,为了促进创新,2015年-2016年间,招商局集团曾经尝试给集团旗下各产业公司充分放权,允许公司在一定额度内做早期投资,引入创新元素。但后来发现,各产业公司并不适合做创新投资这件事,一来,各产业公司不仅要懂自己的产业,还要懂VC投资;二来,风险投资的单个项目失败概率很大,产业公司由于投资规模不够,无法通过基金以项目组合的方式去对冲风险。

吕克俭表示,“在国资委的管理体系中,央企对旗下所有产业公司都要按照国有产权去管理,而且要消灭亏损企业,但风险投资又是天然伴随极高的项目失败率,投资的创新企业也可能处于亏损期,因此在这种体制之下很难做创新投资。”此外,国企搞创新,还需要解决个人任期制和公司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科技研发等创新投入在当下是成本,却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种子。创新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但任期考核之下,当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吕克俭说。

如何突破重围搞创新?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王宏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