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间,表征资本市场的各项指数及其衍生投资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诞生、成长,中国证券指数发展经历了什么?在可预见的未来,具有光明前景的被动投资又将与指数如何有效互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素源,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陆素源称,中证指数公司成立之初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构建代表中国资本市场的指数体系,并在国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力和权威性,将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金融安全。此外,通过参与ETF、ESG等内容的建设,用指数带动资本,服务于国家战略。
中国指数化投资的历史跨越
《21世纪》:国内最早的指数上证综指出现在1991年,直到2000年后指数出现爆发式发展,2002年有了第一只指数产品,你能谈谈对国内指数化投资发展过程的看法吗?
陆素源:指数主要有三大功能:市场表征、业绩基准,以及指数型产品和指数衍生品的标的,指数的功能演进是顺应市场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指数到指数产品需要经历一个市场条件逐步成熟的过程。
从国外主要市场看,1792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设立。一百多年后的1896年,第一只股票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正式发布,主要用来表征当时美国市场的运行情况,此后全球范围陆续发布的日经225指数、标普500指数也都主要发挥了指数的表征功能。
1970年,现代金融理论发展拓展了指数投资理念,与此同时,美国共同基金崛起,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持股占比提升至30%。在此背景下,1975年第一只指数基金诞生,1993年第一只ETF出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指数的投资功能,还拉开了指数基金和ETF发展的序幕。
2002年,美国市场ETF规模约1000亿美元,美国指数化投资的发展为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新视角。中国香港市场与欧洲市场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发行了第一只ETF产品,全球指数化投资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国内市场指数化投资也经历了基础条件逐渐具备的一个过程。上证综合指数于1991年7月15日正式发布,用以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整体的运行情况。由于资本市场初立,最初指数样本仅有8只股票,市值12.34亿元。
此后,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成熟,一是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为资本市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监管基础;二是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2000年《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开启了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发展的阶段,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重要的机构基础;三是上市公司群体不断扩大,2000年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88家,总市值达到4.81万亿元,为指数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2002年10月我国第一只指数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基金成立,开启了国内指数化投资的时代。此后,2004年第一只ETF、2012年第一只跨市场ETF相继设立,在此期间,QDII指数基金、债券ETF、股指期货与期权等产品也相继问世。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指数体系已日趋完善,指数型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交易机制更加完善,指数化投资理念渐入人心,指数化投资的前景非常广阔。
所以说,纽交所从发布第一个指数到发行第一只指数产品,将近80年。我们从1991年发布指数到2002年发行第一只指数产品,一共用了11年,还是很快的。
《21世纪》:早期历时7年推出的沪深300指数,和现在新推出的科创50指数,都是国内市场代表性的标尺指数,你觉得在编制过程中主要的经验是什么?
陆素源:在沪深300指数发布之前,沪深两个市场各自均有独立的综合指数和成份指数,但是缺乏一套反映沪深市场整体走势的跨市场指数体系,投资者难以直接考察中国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
沪深300指数不仅是国内第一条跨市场指数、第一条股指期货标的指数,还发挥着作为跨市场指数体系基石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沪、深交易所分别成立了研究跨市场指数的专门小组,对指数编制方案、计算与发布、指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充分的准备。在沪、深交易所共同努力下,经过充分论证与不断完善,形成了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考虑国内实际情况的沪深300指数编制方案。
与原有指数编制方法相比,沪深300指数采用了更加接轨国际主流成份指数的以流动性作为样本筛选门槛、市值代表性作为核心选样规则的编制方法,符合可投资性指数的定位,提升了成份指数的代表性。这套核心指数编制规则经历住了历史考验,已经成为国内成份指数编制的主要方法。如果把国内指数化投资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沪深300指数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沪深300指数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适合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及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基于沪深300指数的编制与管理经验,中证指数公司不断丰富指数种类,目前管理各类指数接近5000条。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基础制度规则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