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苹果造车"盲盒" 产业链频频跨界"备车"
时间:2021-01-11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虽然苹果造车的传闻几乎每年都会传出来,但是近期有关产业链备货、汽车提前问世的消息格外引人瞩目。从日渐崛起的新能源产业链,到苹果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苹果造车的“盲盒”正待拆解。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链业内人士发现,业内对苹果造车的能力维持谨慎乐观,但是对能否提前推出汽车持怀疑态度;此外,苹果软件生态对汽车产业的智能化革新也颇受期待,软件价值崛起,而苹果手机产业链部分公司已经开始跨界备车。

汽车智能化趋势

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传闻代号为“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启动,并且多次向特斯拉等公司挖人,之后又传出苹果内部在自主造车还是技术供应商的角色上出现分歧。

据媒体报道,苹果近期向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台湾汽车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预计2021年9月推出AppleCar,比原先规划提早至少两年,相关台厂因为提前备货,订单饱满;此外,苹果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并探索在美国建立工厂的可能性。

苹果造车、汽车最早2021年问世的消息,遭到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的质疑,其认为市场对于AppleCar过于乐观,目前苹果造车面临着研发设计、供应商、市场竞争力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郭明錤表示,AppleCar若要成功,关键不在硬件,而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但是苹果并没有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

业内也有乐观声音。时代伯乐汽车行业研究员朱自清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新车发布时点是可以灵活操作的事,往往车企都是提前三年发布新车;对于造车本身,预计苹果应该不会过深介入传统的汽车制造,毕竟这个领域毛利率低,更多可能会找代工或者贴标生产,而重点发力应该在智能驾驶领域,能结合自身的优势。

据介绍,宏观趋势上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持续爆发,欧洲各国政策方面纷纷设置禁售燃油车时间点,保持了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不变;另一方面,在技术上,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自动驾驶等方面更加成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对苹果造车提供了机遇。

据工信部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30万辆,远超行业预期;基础设施方面,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4.3万座、换电站528座,各类充电桩150万个,建成“十纵十横两环”约4.9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互联网汽车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各国禁售燃油车计划,大多数在2030年至2040年,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已定,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行业巨头跨界入局,苹果造车如果能在最近三年内落地,预计会加速这一趋势。

意大利某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相信苹果有财力,有资源,以及强大的供应商管控能力,相信苹果可以将消费电子供应链管控优势发挥在汽车行业,但是苹果一旦涉足造车,同样需要面临产能瓶颈与质量管控的问题。“造一辆车对苹果是分分钟的事,难的是上规模之后,如何保证品质。这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软件定义汽车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苹果造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行业生态系统的变革。

汽车分析师张翔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如果苹果造车,将成为第一家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会带动更多的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造车。苹果作为科技公司,软硬并举,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应用,可以平移到汽车领域,预计对汽车软件会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苹果造车,可能会让自己的车与其他汽车差异化竞争,并且为自家的车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张翔表示。

如果以特斯拉为参考,软件价值已经成为估值关键因素。根据摩根士丹利汽车行业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Jonas)预测,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将从汽车销售向高毛利的软件和服务收入转变。去年11月,摩根士丹利在最近三年里第一次建议买入特斯拉股票,汽车软件正是特斯拉的关键价值。据国信证券预测,软件销售收入在2025年将占特斯拉总体收入的14%。

而特斯拉推出的完全自动驾驶功能(FSD)是全球售价最高的汽车自动辅助驾驶产品。2020年7月起,FSD在国内售价从5.6万元上涨至6.4万元,相当于Model3最低售价的1/4;在北美市场,FSD最近涨价至1万美元,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表示,未来FSD价格可能突破10万美元。

从整个行业来看,软件成本比重也在迅速提升。据德勤测算,预计到2030年,软件成本占整车物料清单的比重将从目前不到10%增长到50%,这里的软件包括程序开发、AI算法、操作系统,以及软硬件一体化程度高的控制器、芯片等电子硬件。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度更高,间接降低了硬件升级换代成本。以特斯拉为例,高度集成车内仅有车身控制器和中央控制器,车辆可以通过匹配的软件对预埋硬件进行在线升级(OTA),使得汽车这种低更换频率的耐用消费品,也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持续迭代升级。

朱自清表示,OTA是未来的趋势,软硬解耦是OTA发展的需要,所以持续升级实质上是涉及软件和硬件关系的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