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晚间,中国再传大利好!
历经7年35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最终在2020年底宣告完成。这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
习近平同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
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其中,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协调抗疫行动,共促经济复苏,对接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多边合作。
历经七年35轮谈判
公开资料显示,中欧全面投资协议(EU-ChinaComprehensiveAgreementonInvestment)旨在为中欧投资关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国和欧盟里26个成员国之间的现有双边投资条约。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13年底启动,最终在今年即将结束时达成协议。
中欧投资协定有哪些利好?
商务部:将为中欧企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那么,协定对双方的企业会带来哪些利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致力于制度型开放,协定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市场准入的承诺,通过市场准入的承诺,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此外协定还包括公平竞争规则,可以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其中,在市场准入方面,中欧投资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而且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作出了开放的承诺。李詠箑强调说,欧方也在协定中对中方承诺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双方的市场准入承诺也不仅限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了促进和便利投资,协定中还有专门的条款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并且对与投资有关人员的入境也做了规定和承诺。在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协定立足于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双方在协定中欧就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了共识。李詠箑表示,“总之一句话,协定将会为中欧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李詠箑透露,中方在中欧投资协定中纳入了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同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序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的开放,比如医院和汽车。中方相信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可以实现高质量“引进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人民。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在中欧投资协定中,一方面中国纳入了在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并将此纳入协定的承诺。另一方面,中方也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序的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的开放。
商务部: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
李詠箑表示,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全面”主要体现在,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平衡”主要体现在,首先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其次,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三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中欧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规则等方面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将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商务部:中欧投资协定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批准程序后生效
30日晚,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在当晚举行的中欧投资协定新闻吹风会上表示,中欧双方在完成谈判后,下一步需要尽快开展文本的法律审核、翻译等技术工作,推动协定能够早日签署。李詠箑表示,协定签署后,将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的批准程序后生效。
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中欧投资协定历时7年达成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旨在构建中欧双边投资制度安排。协定谈判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经历了35轮谈判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东吴证券分析师表示,总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