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销售走向数字化品牌营销,蒲江打造出了水果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蒲江模式”。如今,当地开始了“蒲江模式2.0”的探索,具体成效如何,值得关注。
“椪柑、脐橙、不知火、清见,再到红阳、金艳、耙耙柑、爱媛……这十几年,我家换种过的水果至少有十几种。”提起蒲江的水果种植历史,“果二代”徐豪(化名)如数家珍,柑橘、橙子、猕猴桃,各种品种信手拈来。
所谓“果二代”,是指蒲江部分百姓通过种植猕猴桃、柑橘等水果发家致富,他们的子女在当地就被叫做“果二代”。
蒲江位于成都西南角,是一个人口只占全国1/5000的农业小县。但在2019年,蒲江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3亿元,占到全国水果电商销售额的1/300。十年来,蒲江先后获批国家级茶叶、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从传统销售走向数字化品牌营销,蒲江已成为淘宝电商第一县,也是中国最大的跨区域水果电商枢纽之一,打造出了水果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蒲江模式”。如今,当地开始了“蒲江模式2.0”的探索,具体成效如何,值得关注。
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蒲江县坐落于成都市西南角,是距离成都市区最远的下属区县之一。面积5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13万人,其中超过20万为农业人口。
按照成都市的规划,蒲江全域都属于成都西部区域的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涵养功能区。而从历史上来看,蒲江也鲜少有工业布局,是传统的农业县、水果县。
实际上,蒲江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经济作物。蒲江位于东经103.3°,北纬30.2°,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与处南纬30°的新西兰有着极其相似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猕猴桃、晚熟柑橘的生产。
徐豪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蒲江主打的种植品种是脐橙和椪柑,果品的品质差再加上物流不便,收购价最低的时候,每斤只有两三毛钱。种什么水果能挣钱,是当时他父亲急于想知道的。
情况在21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转变。2006年,在蒲江县的大力招商引资下,专业从事猕猴桃事业的中新农业等公司落户蒲江,中新农业从引入“金艳”等猕猴桃明星品种,通过与新西兰Zespri公司的合作将蒲江猕猴桃推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启了蒲江猕猴桃规模化种植的先河。
不仅是猕猴桃,差不多同一时期,蒲江县还引入了春见、不知火、清见晚熟柑橘品种。并开始大面积推广高改换种。
“这是我们蒲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蒲江从事了十多年农业工作的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姚建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姚建辉总结,在这个时期,蒲江现代农业还处在打好“种植基础”的初级阶段,工作主要是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种植技术的推广。
到2010年,蒲江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猕猴桃主产区,年产量约10万吨。2011年,蒲江县获批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徐豪则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外销”水果往往被认为质量更好,蒲江猕猴桃、耙耙柑在这一时期逐渐在四川地区小有名气,不少农民也因此发家致富。蒲江开始逐渐流传“果二代”的说法。
蒲江打造水果品牌之路
时间来到2012年。
这一年在中国电商发展史上理应占据浓墨重彩的一页,成立即将十年的淘宝将淘宝商城更名天猫,搅动了整个中国电商市场的消费升级概念正式起航。同年,褚橙与生鲜电商本来生活联手“高调进京”,让全国的水果生产者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水果还可以这么卖。
当时,虽然在四川省内,蒲江的猕猴桃、丑柑等水果逐渐有了名气,但放眼全国来看,蒲江仍然只是众多水果主产区中平平无奇的一个县。如何让蒲江水果真正走向全国,成为了当时工作的重点。
契机依然是一次成功的招商引资。2013年,联想佳沃全球高端猕猴桃生产基地项目落户蒲江,并在该年末就推出了“佳沃金艳果”猕猴桃,也就是被好事者称为“褚橙柳桃潘苹果”之一的“柳桃”。柳传志于互联网发“英雄帖”,求教探询柳桃电商营销之道的故事,在当时也曾引起广泛的讨论。
明星企业的明星产品,让蒲江的水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接受如此广泛的讨论。这也让当地政府看到了希望。
2014年初,在当年成都市两会的分组审议现场,蒲江县时任县领导提出,世界500强联想、博世等纷纷在蒲江上马重大项目,蒲江要逐步推进有机农业和生态工业迈向高端化产业。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整县推进有机农业,喊出了“打造中国猕猴桃之都”的口号。
也是从此开始,蒲江现代农业踏上了转型升级之路。高端化的前提是品牌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蒲江县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式。
品牌建设,第一重要是“品控”。
“起步晚但起点高,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发展定位准,标准化程度高。”蒲江县优质农产品协会会长张瑜华如此形容蒲江农业迈向高端化的脉络。来自北京的张瑜华从2005年开始扎根蒲江,经历了蒲江培育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全历程。
2014年开始,蒲江县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