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中国有1.4亿阳痿患者?常山药业遭顶格处罚,证监局:误导性陈述,不准确!监管持续"打假"
时间:2020-12-30 00:00:00来自:券商中国(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曾经一份“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人”的公告,强势刷屏,刺痛了不少国人的心,更招致监管调查。时隔两年半后,常山药业的处罚结果终于出炉,处罚结果再度刷屏。

12月29日,河北证监局挂出针对常山药业及其董事长、董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监管认为,常山药业披露的“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人”、“未来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广阔”等内容构成误导性陈述,对上市公司处以警告+60万元的顶格处罚,董事长、董秘二人处以警告及30万元的罚款。

早在2018年5月,常山药业一份“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人”的公告震惊市场。在公告发布一周后,常山药业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一月后即收到河北证监局送达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不过,直至两年半后,这一起行政处罚才算正式落地。

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的根基,更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全面沟通的桥梁,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在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后,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对证券违法犯罪的打击更加严格,上市公司及董监高、实控人等相关方,还需提起高度重视。

祸起“高调”公告晒证书

时隔两年半时间,常山药业的处罚结果终于落地。

12月29日,河北证监局挂出针对常山药业及其董事长、董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维持了此前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主要内容:常山药业被处以警告+60万元的顶格处罚,董事长、董秘二人处以警告及30万元的罚款。而复盘此次处罚,其内容颇为无厘头。

回顾以往,2018年5月,常山药业公布全资子公司获得药品GMP证书的公告,其GMP证书认证的车间为固体制剂车间,生产品种为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剂,该药适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

真正令市场震惊的消息在于,常山药业在公告中称,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人,假设其中有30%接受治疗,人数将达4200万人,假设接受治疗的ED患者每年都能多次使用药物,未来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广阔。

在公告后,常山药业股价连续两日接近涨停,股价创下阶段性新高。然而,“中国1.4亿ED患者”的惊人数据令其公告内容备受质疑。彼时曾有网友调侃,梳理A股药企公告得知:阳痿1.4亿,糖尿病1.1亿,不孕不育2亿,乙肝携带者1亿,精神病1.8亿……做人难,做健康的中国人难上加难。

迫于压力,常山药业在后续的补充公告中表示,其数据来源系国信证券2014年5月底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亦未向报告撰写方咨询其数据来源以及计算方法,未对其数据是否准确进行核实。

在上述公告发布一周后,常山药业遭遇证监会立案调查,一月后即收到河北证监局送达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不过,直至两年半后,这一起行政处罚才算正式落地。

监管部门:构成误导性陈述

1.4亿ED患者的数据如何而来?根据常山药业所引国信证券2014年出具的《医药保健:抗ED药物专题研究色不可戒,抢仿来袭》的研报,其中表示:中国总人口13.54亿元,男性占比51.25%,其中20岁以上占76.98%,20岁以上ED患病率26.1%。相乘之下,ED患者人数为1.4亿人。

类似地,在常山药业意图援引另一份东吴证券2017年的研报中显示,40至70岁的男性中,不同程度的ED比率高达52%,“中国ED患者人数约1.27亿”。

无论如何,常山药业未核实数据即进行发布的信息披露公告实在是过于随意,也最终招致监管的处罚。

河北证监局指出,常山药业通过互联网公开渠道检索到证券公司研究报告后,选择性引用部分数据,未注明数据来源及充分揭示市场风险,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形,致使或可能致使投资者对其投资行为发生错误判断,足以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对此,常山药业申辩提出,其是在对市场上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筛选后,结合行业对市场状况的普遍认识,最终选取了国信证券《抗ED药物专题研究》研报中的数据,以作为《公告》中同类药品的市场状况进行披露,相关信息披露与事实情况一致,不构成误导性陈述。

然而,常山药业的理由并未能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河北证监局指出,常山药业的公告是通过互联网公开渠道检索、引用第三方机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制作的,且未注明数据来源。事实上,国内对治疗ED药物进行专题研究的机构不止国信证券一家,调研报告亦有多个,常山药业并未披露信息来源,导致投资者无法对信息来源进行检索,无法了解确切的计算方法。

此外,常山药业在公告中只是简单提及“据统计数据显示”,并没有向投资者揭示相关数据属于研究性结论,准确性待定,误导投资者可能认为国内ED人数确为1.4亿人。且公告未披露同类药品的市场状况,对同类药物其他生产厂商只字未提。仅凭简单的假设和推测即得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级别”,足以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此次行政处罚决定书落地后,常山药业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信息披露,并表示对涉及内容高度重视,将积极整改,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误导性陈述屡遭监管“打假”

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实控人挪用资金等原因所导致的信披造假不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