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货延续需求不减多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大厂宣布提价(附股)】
据媒体报道,受上游晶圆供应紧缺情况的持续影响,近日,国内外多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厂商发布涨价通知,目前已累计四家MOS厂商已经启动涨价,涨幅达到20%。值得注意的是,FUTURE发布的最新市场行情报告显示,Diodes(美台)的低压MOSFET交期拉长,延长至17-22周。近日,Diodes在给客户的提价通知中表示,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对调涨部分产品价格。
华创证券指出,MOSFET广泛用于3C、汽车电子等领域。IDM大厂去年以来没有扩增MOSFET产能,而家电、无线充电等需求持续释放且将迎来旺季。业内预计MOSFET缺货情况将延续到明年,价格将逐季调涨。新洁能、华润微、闻泰科技、富满电子、士兰微等相关公司有望受益。(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新洁能、华润微、闻泰科技、富满电子、士兰微
【MLCC厂商纷纷延长交货周期业内预测涨价或提前(附股)】
据媒体报道,近期MLCC厂商纷纷延长交货周期。村田在上月通知客户交期至少要98天,近期再发通知延长两周,最少要等112天,慢则要等到180天,以特殊高容的交货期最长。太阳诱电交货期原本至少84天,进一步拉长24天至112天。
华创证券指出,日系厂商村田和太阳诱电分别为全球MLCC市场供货量第一和第三的厂家,产能占据绝对优势。两大厂家再次拉长交货周期,引发了市场对MLCC供应不足的担忧。5G基站、智能手机以及汽车应用的元件需求火热,均使MLCC、芯片电阻供应吃紧,甚至出现供不应求。业界预测,MLCC将提前至明年农历年后涨价,比原本的预期提前一季。
风华高科扩产项目加速推进,预计明年MLCC产能规模将达到650亿只/月,全球排名居前。
三环集团拟投建2400亿只/年5G通信用MLCC新产能和封装劈刀产业化项目。
其他公司:火炬电子、国瓷材料。(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火炬电子、国瓷材料
【苹果手机四季度出货量稳增部分部件紧张(附股)】
华创证券指出,据媒体报道,从供应链获悉,苹果智能手机四季度出货量达到8500万-8800万台。据了解,苹果原先的指引更高,但因为部分器件缺货导致实际出货低于指引,影响出货数量约300万-500万台。苹果2019年第四季度手机出货量为7380万部。苹果供应链公司有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东山精密、领益智造等。(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东山精密、领益智造
【纸企涨价潮继续蔓延行业进入强景气周期(附股)】
12月以来,生活用纸涨价潮继续蔓延。据报道,蔗渣浆生活用纸主要产地广西自治区的企业近日开始发出涨价函,混合浆和成品纸普遍上涨100-200元/吨。此前,包括华泰股份、晨鸣纸业、太阳纸业等在内的多家纸企再发涨价函,宣布自12月起,对公司生产的部分文化纸产品提价,提价幅度基本均在200元/吨。这已经不是文化纸年内首次提价,自8月起,基本每个月,企业都要发上一次涨价函,一些铜版纸产品已累计提价约600-800元/吨。
华创证券指出,目前纸企的库存基本在10天左右,而经销商的库存只有15天,已处于年内较低水平,目前文化纸行业已进入强景气周期。纸企除了保证当前产能开足、满销满产,还都做好了扩产能计划。相关公司有太阳纸业、中顺洁柔、博汇纸业等。(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太阳纸业、中顺洁柔、博汇纸业
【挖机掘销量或延续高增长龙头公司逐步脱颖而出(附股)】
华创证券指出,预估12月挖机销量同比增长55%-60%,开工小时数也将维持高位。此前1至11月累计销量为29.6万台,同比增长37%。今年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0万台。展望2021年,由于保有量增加抬高了更替需求中枢,发动机排放升级刺激更替需求,以及“十四五”开局启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因素,工程机械景气度有望延续。
在销量高增长的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在提升。CR4(前四名份额集中度)已从2017年的52.1%升至今年11月的65.39%。龙头企业依靠产品的性能和服务优势、供应链优势,以及投入研发的资金优势,建立了更深的品牌护城河。
三一重工是国内挖掘机市场的领头羊,11月单月份额提升至33%。
恒立液压在泵阀产品国产化配套上加强推进,助力高端液压件的国产化替代。
艾迪精密的马达、泵阀等液压产品迅速放量,液压破碎锤向大吨位逐渐集中。(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三一重工、恒立液压、艾迪精密
【需求增长叠加成本推动轮胎企业再次发布涨价函(附股)】
近期,正新、三角、玲珑、中策等大型轮胎企业接连发布涨价函,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产品价格上调,涨幅在2%至5%不等,主因橡胶、炭黑等原材料价格上行。今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已出现多轮涨价。
华创证券指出,需求方面,国内车市加快复苏。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量均创年内新高,同比增长9.7%和12.6%,销量的同比增速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10%以上。与此同时,环保、限电等突发因素也制约了轮胎企业开工。随着外资轮胎企业盈利下滑,资本开支意愿减弱,中国企业通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