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20年的月历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但公募发行大年的戏码依然在火热上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11月以来已有182只新基金成立,合计规模达5078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占比超过55%。换而言之,若扣除其中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至少有2000亿元资金正焦急地等待进入A股市场。然而,面对估值高企的赛道资产和波动的市场环境,资金应当投向何方?这让基金经理们犯了难。
发行热遭遇建仓难
11月以来,A股市场温和上行,上证指数一度突破前期高点3458.79点,为新基金发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明星基金经理更是在各类渠道频频现身,吸睛又吸金。
统计显示,11月以来,有3只发行规模在80亿元以上的偏股型基金成立,分别是由萧楠掌舵的易方达高质量严选、杨瑨担纲的汇添富数字生活六个月持有和刘博管理的富国均衡策略。此外,还有12只基金发行规模在50亿元以上,包括嘉实动力先锋、工银优质成长、华安新兴消费、招商景气优选、南方产业升级、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和嘉实优质精选等。
最近一周,泓德副总经理邬传雁、嘉实明星基金经理谭丽、华泰柏瑞副总经理田汉卿、泰康资管权益投资总监桂跃强及民生加银基金经理柳世庆等一众绩优基金经理的新品陆续问世,为有意布局跨年行情的投资者提供了众多选择机会。
然而,在基金发行市场一片繁荣的背后,对于后续如何建仓,基金经理们有些犯难。
“站在当下展望2021年,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之前持有的持仓都已经涨得很多了,这个时候你要指望它再获得更高的收益,怎么都觉得有点困难。”一位正在发行新产品的绩优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原先我可能重配四五个行业,每个行业配置20%的仓位。但现在不行了,可能要挑选七八个行业甚至更多,从中挑选个股来配置。因为许多个股太贵了,在一个行业中我没有办法找到那么多又便宜又好的公司,我得配更多的行业才能塞满我的仓位。”该位基金经理解释说。
在他看来,消费也好,科技也好,不是说所有的公司都已经贵到有泡沫的地步,板块内部还是有分化的,这就需要自下而上、具体到每个公司来挑选。但对那种估值很贵的公司还是需要注意规避风险,无论公司基本面有多好。“因此,现在更重要的是在便宜的板块里面寻找机会。有的人去看金融地产,有的人去找顺周期,还有的人则另寻他途。”
另一位在发新基金的绩优基金经理直言,站在当前时点,所有的板块尤其是市场一致看好的资产中,已经没有任何被低估的领域。
他说:“现在对于一些机构看好的成长公司,市场已经给到了2021年的估值,都在四五十倍以上。我觉得,核心资产存在很大的估值收缩的空间。当然,估值会不会收缩取决于流动性、风险偏好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仓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个股成长的确定性,二是估值的相对安全性,绝对估值现在都谈不上便宜。”
关注估值降低收益目标
临近年末,对来年权益市场持谨慎观点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
一位负责权益投资的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从整体来看,A股的估值从2019年初以来持续扩张,目前全A指数的PE估值分位数在60%分位,其中创业板指相对偏高,在80%分位。回溯过往,历史上尚没有估值连续3年扩张的先例。站在当下时点,考虑到明年的流动性等因素,估值进一步扩张的概率不大。
让基金经理最为忧虑的是估值结构性高企。这位副总经理告诉记者,自2019年市场整体向好以来,公募基金成为增量资金的主导力量,其对消费和科技行业龙头标的的偏爱,构成了当前中观市场的最大特征——消费科技板块白马股抱团现象。
“抱团背后的逻辑,首先是市场长期信心不足,因而愿意为长期确定性支付高溢价。其次,存量博弈环境下,活得稳、活得久的行业和企业潜在受益。最后,和当前由机构主导的资金属性有关。”
这位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要始终关注这些抱团个股的性价比,更重要的是考虑在什么情况下,这种抱团的风格会被打破。”
“对于明年的基金收益率,大家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这位副总经理表示。
不过,对于重视长期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市场短期的波动并不是他们忧虑的方向。邬传雁认为,未来10年是权益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来看,A股市场仍然处于超长期的结构型牛市和资金推动型牛市的叠加之中。当然,由于投资者的预期差异,不同投资者对于估值和公司价值有着不同认识,短期市场也将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的波动。
谭丽也表示,价值投资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守为攻,以安全边际为核心,专注于企业内在价值,而放弃对外在价格波动的把握。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持有个股时间比较长,但不是为了长而长。
也有一些基金经理认为,市场依然不乏结构性机会。一位权益投资总监表示,市场仍旧可以赚取经济复苏带来的业绩增长的收益。在一些受益于经济复苏或者有自身产业逻辑的细分领域,仍有估值扩张的可能。
着眼长期让组合更优化
手握大笔资金,如何投出去才能应对来年的不确定性?对此,正在新发产品的基金经理们各有高招。
“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