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千亿龙头涨停的PD-1是什么?
时间:2020-12-18 00:00:00来自:智通财经字号:T  T

要闻引爆千亿龙头涨停的PD-1是什么?2020年12月18日07:53:22智通财经网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奥咔姆剃刀”。

什么是PD-1抑制剂?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也称为CD279(分化簇279),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通过负向调节免疫系统反应,抑制T细胞功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促进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这可以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它也可以阻止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

这也是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为此,近年来,基于基础免疫学研究成果应运而生了一套治疗肿瘤的免疫疗法,开发了PD-1抑制剂,已在很多晚期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何超预期?

这次PD-1医保谈判参加的企业有:默沙东(MRK.US)、罗氏、诺华制药(NVS.US)、安进(AMGN.US)、阿斯利康(AZN.US)、恒瑞、百济神州(06160)、君实生物(01877)、三生国健、以岭、绿叶(02186)等。PD-1赛道竞争十分激烈,大家都瞄准这个几百亿的市场。而在次之前,恒瑞的PD-1已经表示可以开出3-4万/年的低价,市场对于PD-1集采预期非常悲观。

恒瑞卡利珠单抗目前的消息是医保支付价格是3000元/支,按照每年17个用药周期(3周/次/支)计算年用药费用是5.1万元/年,如果按照26个周期计算就是7.8万元/年,

恒瑞医药原本的赠药政策是买2赠2、再买4赠全年,也就是每年买6支就可以用满一年的药,单支的价格是19,800元/支,年用药费用是118,800元。

本次降价到3,000元/支,表面上看降价幅度达到了85%,但是纳入医保后会取消赠药政策,也就是说全年实际降幅是57%,甚至还没达到去年医保谈判的平均降幅。

考虑到进入医保后的放量,单支药品毛利率的下降是完全可以靠量弥补的,甚至总利润不降反升。总体来说,恒瑞的结果是超出市场预期的。

行业整体观点:

医疗服务是在政策支持下一直能涨价的一个东西。

C端的眼科牙科辅助生殖,B端就是CXO。爱尔、海吉亚(06078)、泰格(03347)、药明(02359)、昭衍、博腾。

CXO里选择每年30%成长的公司就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也很好。CXO看好昭衍新药和博腾股份明年可以关注。

仿制药政策高压带来的阵痛期,继续规避。

创新器械,渠道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好的创新器械都在港股,科创板也有个别;

创新药可以弯道超车,钱,运气,能力,幸存者通吃,一是买催化剂,二是买这些公司能长大,能长大的公司业绩能消化估值。

恒瑞医药业绩上20%的增长可以维持增长几年,管线持续增长估值可以维持,60倍不算便宜也不算贵。18A暴涨暴跌,做个趋势或者做催化剂。药品公司是阶段性的,重仓一定是看长期。买业绩加速带来估值提升,买的是新产品增量业绩。今年有贝达药业,科创板的艾力斯。港股18B看商业化验证。

传统药企这三年顶住压力走出来就走出来了,走不出来就出不来了。齐鲁已经落下了,首仿药物在中国也不赚钱,批出来也没有人推广,恨不得一退出来就集采,也是中生今年不赚钱的原因。仿制药压力很大,恒瑞的仿制药业务的目标也是延缓下滑。中生(01177)去做拓展收购,跟康方(09926)、亚盛(06855)合作,存量业务还是受到很大影响。

传统公司能看的就是豪森,三代EGFR150亿的规模,豪森预计30亿+,贝达和艾力斯15%-20%。放量快的都是广谱抗癌药,特定靶点的药物放量未必那么快。

消费属性:爱美客、长春高新、我武生物、云南白药、片仔癀。

药店:今年表现很好,板块同涨同跌,最终还是看业绩。估值一直偏低,30+买一点,40-50卖掉。需要融资做并购的,通过二级市场的PE收购一级市场的资产,所以对股价是有诉求的。京东健康对药店还是有影响,明年还需要观察,具体不好评估。

流通:行业收缩,利率有影响。

1、PD1格局:

今年年初大家觉得8成是中国的,到现在为止进口的应该都没有进医保,恒瑞适应症多,有助于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400亿的市场,恒瑞至少30%,至少100亿+的销售。竞争不用担心,现在获批了4家国产、4家进口、4家在申报,后面不用看了,前面的适应症一直在扩张,后面要担心患者能不能招到,有些患者不愿意做这个,因为要被分到对照组,随着药物可及性的提高,患者入组会很难,另外,对照组的患者自己用其他药后,容易导致临床失败,监管对后面的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后面能做出来也会越来越少。

2、PD-1的产能和成本:

在中国产能和成本都不是什么问题,君实有个新产能,百济今年底或明年广州产能要投产,做一个桥接;信达(01801)也不是问题,恒瑞去年有14000升了,去年投产了7个,还有7个。成本不用担心,没有意义,创新药不是拼成本,成本加成违背了创新药的逻辑。

3、PD1用药时间:

起效时间60天,大部分患者是2-3针,如果无效就不用了,所以算患者的时候实际是更少的。

现在肺癌联合治疗的一线用药1.5年,OS五年生存率5%,实际用药不太会超过2年。

医生需要学习时间,医生最重要的考虑的是安全性,免疫治疗本身是这两年才起来的,今年是国产药上市第二年,这个领域是蓝海,医生教育还需要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