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永煤违约事件的余波还在持续。
12月16日,民生银行公告,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因“19如意科技MTN001”未足额兑付发生实质性违约,涉及违约金额10亿元。同日鸿达兴业公告,2020年发行的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未如期偿付10亿元本息。不仅如此,一级市场上,仅12月15日至16日就有11只信用债券取消发行,合计规模145.5亿元。作为对比,10月债券取消发行总规模仅有342.5亿元。
由于华晨、永煤违约行为让市场认为其存在恶意“逃废债”嫌疑,因此,市场担心此类违约成为地方国企效仿的模式,从而对信用债市场造成冲击。
“以违约之名行逃废债之实值得警惕,一旦债券市场投资者认为规则可以被随意破坏,同样会影响地方金融信用,进而导致一个地区融资收紧,融资成本上升。”深圳某券商固收部负责人王迎(化名)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信用环境一旦被破坏,要重新建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前有民企违约之鉴,其融资环境一直没有真正恢复。近期河南的5只债券全部发行失败,正是永煤违约后遗症带来的影响。”
超千亿信用债取消发行
不同于2018~2019年信用债违约主体主要为民企,此轮新增违约主体已开始在国企之间传导。今年除了永煤、华晨之外,还有天津房地产集团、紫光集团等国企首次出现债务违约。国企信用债的相继违约,正带来系列连锁反应:一级市场被迫大规模取消或推迟发行(统称取消发行),二级市场遭受大跌,信用债利差走阔,融资成本高升。
自永煤违约之后,河南方面拟发行的5只债券没有一只发行成功,同行业的阳泉煤业、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兖矿集团、晋能集团等也纷纷取消债券发行。
这并不是全部。统计数据显示,自11月1日至12月16日,取消发行的信用债多达182只,涉及债券规模1382亿元,而此前9月、10月取消的金额仅为613.89亿元、342.5亿元。11月以来取消发行的信用债中,涉及地方国企的就有169只,数量占比近93%;金额达到1218亿元,金额占比88%。取消的发行主体中,评级为AAA级的有61家,评级为AA+级的30家。大部分取消均归因于债市波动太大。
除了一级市场发行受影响外,信用债二级市场同样受到波及。部分与永煤、华晨、青海盐湖等具有相似点的信用债开始被市场用“脚”投票:11月19日~20日,“17清控01”两天跌超58%,截至12月7日,收盘价为36.4元,债券价格遭遇“脚踝斩”;“19豫能化PPN004”11月24日净价暴跌近94%,报6.0918元,非理性情绪横向蔓延。
银行间债券发行指数也显示,11月以来国企债券出现密集违约,导致中国银行间债券发行市场利率迅速攀升,债券市场企业融资成本升高。
信用债违约率上升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债市总存量规模113.32万亿元,其中信用债存量规模38.59万亿元,而非金融机构信用债存量规模为27.5万亿元(统计口径包含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定向工具、资产证券化)。
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余额规模(统计口径包含展期和触发交叉条款,下同)达到6619.39亿元,违约高峰期为2018年~2020年。其中,2020年违约债券合计212只,违约余额规模达到2324亿元。
按照违约企业性质划分,2020年国企(包含地方国企和央企)违约债券91只,违约余额规模达到1087亿元,占违约余额总规模47%;民营企业违约债券100只,违约余额规模达到1027亿元。
从各省份信用债违约率来看,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债券余额违约率最高的为海南,违约率高达11.88%;其次为辽宁,违约率为9.82%;第三为青海,违约率9%;宁夏、黑龙江、河北违约率分别是7.6%、5.88%、5.2%。
具体来看,海南当前债券存量规模935.07亿元,当前违约债券余额111.13亿元;辽宁当前债券存量规模3735.1亿元,当前违约债券余额366.85亿元;青海当前债券余额683亿元,当前违约债券余额61.74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陆胜斌表示,本次国企密集违约事件发生后,未来东三省和河南省等部分财力较弱或信用风险频发地区的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将面临信用收缩,而违约也将会逐步打破企业性质的边界,基本面分析成为信用债价值判断最重要的标准。
整体而言,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率有逐步上升的势头。截至2020年12月4日,信用债市场违约率已经突破1%,达到1.1075%。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率依然还是全球最低,低于穆迪统计的全球企业债违约率1.6%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中国银行业2%的不良贷款率。
那么,基本可控的信用债违约率,又何以引发市场恐慌?
国企3A评级受冲击
华晨、永煤债券违约引发市场连锁反应,核心之一在于国企AAA评级信仰遭受冲击。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0日,一共有8747家企业发债,剔除暂无评级的企业1117家,发债主体被评为AAA级的达到1257家,占比16%。而这1257家AAA评级的发债企业中,国有企业1024家,占比高达82%。若按照发债金额余额规模统计,AAA发债主体合计发债余额规模35.4万亿元,占信用债整体发行存量规模的92%。也即,评级为AAA的发债主体才是融资主力,而其中AAA评级的国企又占据绝对比例。
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