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超级"买单方":新一轮国家医保谈判"腾笼换鸟"再升级
时间:2020-12-16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叠加疫情影响,从带量采购到医保谈判,这些政策正在更加深刻地改变中国医疗行业的内在结构和未来趋势变化。

中国医药行业本年度最后一项重磅政策终于落地。

从12月14日开始,超级“买单方”国家医疗保障局启动了今年医保目录调整谈判工作。此轮谈判是8月17日公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的正式实施,也是继2017年开始至今的第四轮国家医保谈判,将持续数天。

中国总体医保市场超过95%的买单方是国家医保,是最大的支付者。近年来医保局展开的医保谈判成为各大创新药物获得市场“准入”的关键,并成其销售放量最重要的渠道。

今年的医保谈判在“腾笼换鸟”、鼓励创新上又迈出了更明晰化的一步。

此次公布的方案中,2020年8月17日成为最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大大拉长了药品纳入时限,这意味着有更多新获批的、符合条件的药物可进行申报和谈判、竞价。

这更意味着国家医保谈判进一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和透明化。“特别采取企业自主申报制度是最大的亮点,避免好药被‘扼杀’在评审摇篮中。”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明确7种情况入医保指明了条件和方向,也和之前的政策相衔接和保持一致:鼓励生物医药创新的方向,追求目录品种优化(腾笼换鸟)、价格适宜、提高疗效,追求价值医疗。”

叠加疫情影响,从带量采购到医保谈判,这些政策正在更加深刻地改变中国医疗行业的内在结构和未来趋势变化。

“腾笼换鸟”再升级

8月17日晚间,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此次药品目录调整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竞价、公布结果5个阶段,将从7月持续至年底。

从品种上看,根据今年9月医保局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共有751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其中目录外728个,目录内23个。

从2017年至今,谈判药品总数逐年增多,从降幅上看,前几年整体降幅分别为44%、57%和60%,逐年走高,今年情况如何,还待结果出炉。

“此次谈判品种没有涉及生物类似药,但大方向很明确,未来这类药品也会被纳入谈判范围。品种多样化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包括中成药等只要医保覆盖的药品都会陆续纳入,价格肯定要持续往下降。”华菁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7年至今,医保资金“腾笼换鸟”,“换什么?换好的有治疗作用的药,对病人有实际好处,对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好处的药。”

2017年,36种谈判药品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范围,包括31个西药和5个中成药。西药中有15个是肿瘤治疗药,覆盖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骨髓瘤等癌种,包括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

2018年17种药品谈判成功,纳入目录,整体降幅达57%,外资品种降幅60%。

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共涉及150个药品,包括119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119个新增谈判药品谈成70个,价格平均下降60.7%。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31个续约药品谈成27个,价格平均下降26.4%。经过本轮调整,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共收录药品2709个,与2017年版相比,调入药品218个,调出药品154个,净增64个。

2019年的谈判创下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药品费用显著降低是最大的特征之一。医保局官员的“灵魂砍价”也让大众见识了医保基金“战略购买者”的底气。

谈判以量换价推动药费大幅下降,让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进口药品基本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保守估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总体上患者个人负担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个别药品降至5%以下。

另一个特征是突出了鼓励创新的导向。12个国产重大创新药品谈成了8个,释放出支持创新的明确信号。

PD-1是谈判中的“网红”品种,2019年业界讨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将PD-1纳入医保”,而在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独家中标之后,随着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PD-1药物先后获批上市,今年参与竞争的企业达到了6家,成为医保谈判“大厮杀”品种。

“今年PD-1类药品谈判的情况肯定会很激烈。”赵冰认为,“谈判主要考虑的第一要素是医保资金的承受能力,涉及产品价格、人均治疗费用和患者数量。从医保的支出项来看,等于产品单价乘以患者数量,患者数量是相对客观的,产品价格成为医保最直接考量的因素。如果说药企想要被纳入大适应症,患者人数多,那产品价格就必须大幅下降。”

对于外资的K药和O药来说,降价动力远不如国产,一是其适应症较多,二是必须照顾到全球其他市场。

“准入”的关键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