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鸣锣开市,到2018年11月,经过28年市场激荡、制度变迁,中国资本市场终于出现了面值退市第一案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资本市场更应如此。而纵观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尽管退市制度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执行层面一直是难题。2018年11月,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一纸终止上市决定,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弘股份”)成为A股第一例面值退市公司。
概念炒作、财务造假、违规担保、资金占用……对于中弘股份而言,退市不过是“自取灭亡”的必然结果,而对于整个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这是历史性的一步。
不务正业
搭上了房地产上市末班车的中弘股份,先是对矿业产生了兴趣,后又玩起了资本游戏,但这些并不能拯救房地产主业陷入泥潭的自身。
2010年,主营业务为商业地产开发及运营的中弘股份通过对*ST科苑的借壳,搭上了房地产企业上市的末班车。
就在中弘股份借壳上市的1个月后,国务院下发的2010版“国十条”提到“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此后,证监会也开始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并购重组申请。
中弘股份也成为A股最后一家通过借壳上市的房地产公司。10年前的中弘股份风头正劲,公司旗下明星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弘·北京像素”热度空前,快速蹿红的“商住两用房”成为中弘股份登陆资本市场的业绩支柱。但就在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后续发展寄予厚望时,中弘股份却逐渐开始自毁长城。
上市刚满1年,中弘股份先对矿业产生了兴趣。2011年,公司斥资6000万元收购了一处位于吉林省东部的矿产标的——汪清鑫兴矿业49%股权。然而直到2014年下旬,该矿产仍因环评等原因未实现投产。另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发布日期为2018年的民事判决书,汪清鑫兴矿业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累计拖欠吉林省第六地质调查所勘察费229.91万元。
而就在前述矿产标的还未盈利时,中弘股份又以发展采矿行业为幌子,玩起了资本游戏。2012年,公司前后两次,累计斥资近10亿元向控股股东中弘卓业和中信信托收购了中弘矿业全部股权。中弘股份曾称,中弘矿业持有的江西煤业45.91%股权,将被注入上市公司安源煤业体内,公司将因此成为安源煤业二股东,持有27.01%股权。
但事实上,中弘股份从未真正想要进军采矿行业。
中弘股份所持安源煤业的限售股解禁后,中弘股份就开始频繁减持,并在2015年完成了清仓。记者注意到,中弘股份2015年净利润的主要构成,即为出售安源煤业股权获得的4.67亿元投资收益,公司2015年扣非净利润实际亏损3.45亿元。换句话说,彼时的中弘股份及其控股股东中弘卓业完全将资本市场当成了“提款机”。
中弘股份的“资本游戏”还在继续。公开信息显示,中弘股份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先后炒起了手游、影视和旅游项目的热点,而公司控股股东也在期间频频逢高减持。以公司2013年染指手游领域为例,2013年7月底,中弘股份披露了拟投资1亿元设立手游公司的公告,而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告披露的半个月后进行了约5000万股的精准减持(减持比例4.99%),套现约4亿元。需指出的是,公司所谓的手游作品迟迟没有问世。
事实证明,“资本游戏”并不能拯救房地产主业陷入泥潭的中弘股份。2013年起,中弘股份净利润开始大幅波动,2013年净利润同比降幅高达80%,且连续三年增长乏力。到2016年,公司净利润进一步下降45.28%至1.57亿元。
无力回天
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后还打出了向“旅游地产”转型的口号,并开启了“跑马圈地”模式,但其所谓的旅游地产项目本质是“换汤不换药”,最终还是被商住房的限购令击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10年,中弘股份旗下的商住房项目“北京像素”击败万科、保利等对手,一举获得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项目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的双冠王。但另一方面,中弘股份上市后的业绩大变脸,也是拜“商住两用房”所赐。
事实上,中弘股份的管理层早已意识到商住房不能作为公司的长久之策。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高调打出了向“旅游地产”转型的口号,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开启“跑马圈地”模式:北京、海南、山东、吉林、浙江……截至2016年底,中弘股份累计“囤地”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相对应的项目预计投资额达到了350亿元。
大肆买地扩张使中弘股份本就不宽裕的现金流更加捉襟见肘。直到2017年,风云突变。一纸被市场认为与中弘股份业绩关联不大的“商住房限购新政”戳破了公司旅游地产的泡沫。2017年,公司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高达25.1亿元。
2017年3月,北京多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商办类项目不得作为居住使用,新建项目不得出售给个人。已入市的二手项目可以出售给个人,但须满足名下无房且在北京已连续五年缴纳社会保险或者连续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两个条件。同时,要求商业银行暂停对个人购买商办类项目的个人购房贷款。
中弘股份的投资者“懵了”。已经向旅游地产转型多年的公司,为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