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 稳预期培养市场生态 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时间:2020-12-15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渐进革新,也是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敢尝试。

从1990年草创到如今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三十年历程。

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关口上,如何看待当前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机遇?如何平衡好市场和改革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资管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推动科技资本不断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

尚福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彰显了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反映了新形势、新阶段、新格局,特别是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为资本市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改革方向。

资本市场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看,资本市场的产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得益于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同时随着资本市场功能逐步健全,也推动了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战略任务,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始终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20年10月末,沪深上市公司4082家、总市值约73万亿元,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就我国现有的融资格局而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仍具有广阔空间,有利于改善当前我国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二是有助于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资本市场拓宽了外部融资渠道,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市场化的平台,促进了价格发展和价值重估。与此同时,企业上市也增加自身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有利于改进公司质量,倒逼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加快企业制度变革。三是有助于释放财富效应,满足社会投资需求。资本市场是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30年来国内股票市场累计分红10万亿元,丰富了居民理财方式,也提高了居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参与度。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资本市场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作用也将愈发显现,能够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提供资产保值增值渠道,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四是有助于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吸引国际资本的主要途径,能够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特别要看到《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这正是资本市场的优势所在。资本市场由于其风险补偿方式、风险承受能力与传统银行不同,在长期投资和高新技术、关键领域创新活动中具有天然优势。应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并购投资基金等私募股权投资,壮大创新资本总量,激发风险资本活性,打通金融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更好地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证券时报记者:站在十四五征程的起点上,回顾我国资本市场30年发展,您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哪些成绩?

尚福林: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30年间发展成就巨大,特别是从历史意义看,至少有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先,是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资本市场的先河。作为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勇于打破关键环节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逐步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基本一致、契合国情的资本市场制度框架。

第二,是推动了我国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体系的转变。资本市场的出现,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财政拨款增加资本金的体制,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依靠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格局,在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分散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期货市场已基本覆盖主要大宗商品品种。

第三,是加快了企业改革与经营机制转换。我国资本市场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制度下探索起步,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壮大的。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改革,破解了长期因股权、价格等因素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推动各类企业按照公众公司标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治理结构,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