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支撑。
会议还确定了促进征信业发展提质的措施,要求推进金融、政务、公用事业等相关征信信息跨领域、跨地域依法共享。加快政府相关数据开放和有序利用。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征信机构准入,加大征信业开放力度。完善征信配套法规制度,强化问责机制,对征信评级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依法严惩。
在此背景下,进入12月,征信市场发生了两件大事:12月4日,央行公示了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股东包括北京金控、京东、小米、旷视等;12月8日,国际征信巨头益博睿改变主意,将继续在中国大陆展业。
2015年左右,我国开始进行个人征信市场化探索,经过三年摸索,2018年3月,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成立,为中国第一家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公司。
对于朴道征信获批,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目前征信体系建设所倡导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又一实践性的探索,体现了数字经济下满足个人征信服务的需求,提高个人征信服务的效率,促进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响应了近期国常会关于征信机构开放的号召。
百行征信牵手央行征信中心:实现差异化发展
百行征信落户深圳福田,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大股东,持股36%,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各持股8%。
成立之初,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焕启调任百行征信,担任董事长职务;2019年6月,百行征信迎来了总裁郑先炳,他曾担任招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监事会办公室主任兼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等职务。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2020年7月20日,百行征信召开年中工作会议,披露了成绩单。截至6月30日,百行征信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已拓展金融机构达1768家,接入数据共享协议签约机构近千家,信贷记录超24亿条,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个人信息主体超1.3亿人;在产品迭代开发方面,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发和上线投用,同时持续优化老产品;在产品服务推送方面,紧盯机构使用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个人信用报告及其他增值产品累计使用量近2亿笔。
2020年7月17日,央行征信中心与百行征信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依法合规、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征信战略、业务、技术合作研究,切实发挥“政府+市场”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征信市场繁荣发展。双方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征信市场顶层设计,实现差异化发展,坚持互利互惠、循序渐进原则,共同探索合作机制创新,提升双方征信服务创新能力,共同创建并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双方将严格贯彻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诚然,百行征信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是,2019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5家机构拒绝向百行征信提供个人征信数据。当时,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与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上,百行征信围绕市场需求,正在与其就借款人增量信用信息共享进行沟通,并就部分产品合作进行了深度交流,已初步确定了产品形态,为百行征信进一步增加产品种类、提高服务水平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当时,百行征信相关人士回应称。
2020年12月8日,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从数据的完整度和覆盖度来说,肯定还是央行征信中心比较好。对于我们来说,百行征信可以作为客户画像的补充,过去P2P平台不能接入央行征信中心,可能有一些接入了百行征信,这里有一些数据,特别是黑名单,对我们的业务有帮助;还有一点,就是开放性问题,当时以为百行征信股东方可以分享他们的数据,目前看来并没有。”
“我们接入了央行征信中心,还没接入百行征信。暂时不会接百行征信,毕竟我们更多服务B端客户。”一家网络小贷公司负责人表示。
京东、小米都有金融业务,朴道征信独立性待考
“既然是市场化,百行征信之后,肯定还有下一家,甚至更多。”一位征信行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受理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现将朴道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限:2020年12月4日-2020年12月10日。
公示信息显示,朴道征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5%;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7.5%;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7.5%;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5%。
朴道征信拟任董事长赵以邗来自央行征信中心,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显示,他担任副主任一职。
“我们当然乐观其成,但是,朴道征信这个角色是否具备独立性,我们比较疑虑。毕竟京东、小米都有金融业务,我担心,我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