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芯片供应紧张汽车生产或面临中断风险(附股)】
据报道,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一些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受到影响。该公司通过电子邮件答复问题时表示,这一问题导致汽车生产可能面临中断风险。
华创证券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坦言,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由于芯片供应短缺,部分企业的生产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较大影响。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加长备货周期,加之短期内芯片产能依然不足,芯片价格出现上涨或将不可避免。
全志科技推出车联网中控芯片T2,在后装车机市场取得较高的占有率;其推出的符合车规级认证的SoC产品,已成功进入前装市场。
方正电机与四维图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在汽车动力控制领域和汽车电子芯片研发领域的专业优势,围绕国产汽车电子芯片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全志科技、方正电机、四维图新
【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增长锂电产业链报价提升(附股)】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16.9万辆,同比增速136.5%。五菱宏光MINI、特斯拉Model3等车型的零售量领先,规模优势逐步体现。报告还显示,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未来购买新能源车的意愿有望持续走高,或将形成对二、三线城市的示范效应。随着双积分政策深入推进,2021年的新能源车在高低两端仍有巨大增量空间。
华创证券指出,另据上海有色网消息,工业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8日调涨1000元/吨,涨幅逾2%。氢氧化钴、电解镍、电池级硫酸锰也均有所上涨。从欧洲规划看,2030年新能源车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行业未来高速增长无虞。目前上游锂电关键材料供不应求,主流厂商纷纷满产,六氟磷酸锂、正极材料、碳酸锂自12月以来纷纷涨价。
赣锋锂业的锂资源开发、锂盐加工产能都将在明年大幅增长,竞争力有望升至全球首位。
德方纳米是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
当升科技是国内第一批量产高镍正极材料的企业。
其他公司:天赐材料、新宙邦、天齐锂业。(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赣锋锂业、德方纳米、当升科技、天赐材料、新宙邦、天齐锂业
【百度Apollo获批在京进行无人化路测公开道路首次(附股)】
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向百度Apollo颁发了首批5张无人化路测(第一阶段)通知书。这是北京市首次允许测试主体在公开道路进行无人化自动驾驶测试。
华创证券指出,从自动驾驶技术演进的路径来看,前期技术测试验证主要分为场地测试、道路测试、无人化道路测试(车内有安全员)和车内无人道路测试四个阶段,最终形成适应实际道路运行的安全技术系统。无人化道路测试,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大幅提升,同时也为自动驾驶车辆运营削减了成本,是全球目前为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规模化落地重点的突破方向。相关公司主要有中海达、雷科防务、高新兴等。(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中海达、雷科防务、高新兴
【三星确认取消赠送充电器快充渗透率有望逐年提升(附股)】
据外媒报道,三星GalaxyS21系列已通过巴西监管机构ANATEL的入网销售认证,三款GalaxyS21手机都取消了附赠充电器和耳机。
华创证券指出,快充产品充分解决用户痛点,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与传统5W1A充电头相比,快充产品可缩短充电时间,人均手机使用时间提升、手机屏幕愈发增大、新型应用百花齐放以及手机电池扩容的背景下,快充产品有望获消费者青睐,有望替代传统5W1A充电头,快充产品渗透率得到逐步提升。以苹果、三星为首的消费电子厂家停止赠送充电头趋势逐渐清晰,将充分刺激消费者购买第三方充电产品,快充产品需求空间打开,第三方快充产品有望量价齐升。预计2022年快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000亿元,2020-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0%。奥海科技、领益智造、海能实业、富满电子、安克创新等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证券时报网)
相关概念股:奥海科技、领益智造、海能实业、富满电子、安克创新
【疫苗存储运输需求推动冷链设备行业订单饱满(附股)】
华创证券指出,在疫苗存储运输的推动下,多家冷链设备公司目前订单饱满。受7月份财政部、卫健委下发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计划刺激,全国范围内加码终端冷链设备投入。部分地区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地区冷链基础建设,目前政策资金已经下放至基层防疫部门,企业医用冷柜订单明显增加。
另据媒体报道,英国监管机构批准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与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投入使用,首位接种者于英国当地时间8日早晨完成了接种。
澳柯玛表示,下半年以来医用冷链产品销售状况明显改善,预计将明显增厚当年业绩。
海容冷链的低温储存技术可以覆盖至超低温存储层面,实现医用级应用。
凯美特气生产的优质干冰可用于疫苗冷冻运输,目前具备每年20000吨的生产能力。
冰轮环境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