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主题是“金融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出席,详细阐述了金融高水平开放的着力点和政策选择,强调了严监管、强监管政策方向,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外汇改革开放的逻辑。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今年来,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等外资金融机构已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美国运通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取得了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中,中国债券已先后纳入彭博巴克莱和摩根大通指数,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外资投资中国债券的热情持续增强。
刘桂平表示,扩大金融业开放将为中国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动能。此外,曹宇表示,始终将“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三个有利于”原则,作为衡量金融创新合理性的基本标准,坚决打击偏离实体经济需求、危害金融稳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伪创新”、“乱创新”行为。
为参与双循环各类主体
提供更好金融服务
此次年会是刘桂平履新央行副行长以来的首次公开亮相。刘桂平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关键词是“开放”。
刘桂平表示,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会同相关部门,遵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自主开放。
一是推动金融业系统化、制度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发挥内外资金融机构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作用,为参与内外循环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在维护和倡导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上,通过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供给安排,形成能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开放新体制。
二是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发展战略为突破口,顺应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扩大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三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政策,增强人民币在对外贸易、投融资、金融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吸引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市场建设和对外开放。深化货币合作,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和人民币清算行安排,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主体框架,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开放、多元、市场化投融资体系,提高“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水平。
五是完善与全面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协同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可自由使用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设更宽领域的金融安全网,夯实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基础。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行为监管,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系统性风险。加强跨境监管和处置合作,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风险传递。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提升监管效率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以“三个有利于”原则
衡量金融创新合理性
曹宇主旨发言的关键词为“监管”。他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监管者肩负着新的使命任务,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监管理念和方法,持之以恒提升监管有效性,形成监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和正向激励。
曹宇表示,监管首先要尊重金融规律。要坚持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首要目标,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重要使命。其次要保持监管定力,坚持专业专注的定力,坚持依法监管的定力。要始终保持监管规则透明度,维护监管尺度一致性,无论对中资还是外资机构、国有还是民营机构,均一视同仁,适用一致监管标准。
曹宇指出,目前,我国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激发金融机构市场活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同样重要。这里面要处理好加强监管与支持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大型机构与中小机构的关系。处理好加强监管与支持创新的关系,就是始终将“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三个有利于”原则,作为衡量金融创新合理性的基本标准,坚决打击偏离实体经济需求、危害金融稳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