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30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从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从最初的探索到如今逐步完善。
“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是相当快、相当大的。总体来讲,市场的透明度、审批的流程、披露的内容等都有比较大的改变。国际的金融机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地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使得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靠近一个成熟的市场。”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于11月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拥有30多年职业经验的梁伟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见证和参与者,对中国的营商环境及资本市场运作有着深入了解。进博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进博会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意义、全球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中概股回归等问题专访了梁伟坚。
数字化、城镇化令中国市场充满机遇
《21世纪》: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你认为进博会对促进各国加强经贸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有哪些积极意义?
梁伟坚: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今年世界受到疫情影响比较大,在目前的情况下,有一个大规模的线下活动,让很多外国展商来到中国,直接面对面跟很多客户进行交流沟通,看看在中国“双循环”的战略之下如何抓住中国本土市场的机会,同时能把国外的一些做法、解决方案带来中国市场。
这次有那么多参展商来参加,向世界释放了非常正面的信号。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是(今年)全球唯一能够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所以进博会对于全球的经济而言,能起到拉动的作用。
《21世纪》:面对疫情的挑战,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将为外资企业带来哪些机遇?
梁伟坚: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过去几年,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来讲,在创新、城镇化、数字化等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发展。
未来几年,我认为中国会进一步扩大开放。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变化,如营商环境的改善、减税降费、国有企业混改,下一个五年里这样的趋势会持续。比如,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大概60%,而世界发达国家基本上会达到75%以上。我们经常听到其他人提起智慧城市、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两新一重”等概念,所以这一方面对于很多外商而言是很好的机遇,去探索如何参与城镇化的建设。
此外,我们也经常听到,中国要构建比较全面的一个产业链、产业群。尤其现在国际形势复杂,中国需要有很健全的生产生态,很多大企业也在数字化领域有较大的预算,因此有进一步工业化、数字化的空间。
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方面也很重要。现有的农业如何进一步现代化?这个角度为城镇化也带来了一些助力。围绕着这几个方向,很多外商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推进经济发展下一步的大方向之后,会发现当中有很多机遇。
服务贸易或成新发展潮流
《21世纪》:你刚刚也提到整个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怎么去判断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
梁伟坚:目前世界经济相当不一样,如何重塑未来是我们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看到确实有几个大的趋势,传统经济似乎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股票市场总体上还不错,而市场资源可能往科技公司倾斜。
政府在全球经济里扮演一个帮助维护秩序的角色。地缘政治比较复杂,某一些国家可能会推进一些政策导致逆全球化的出现,但是我认为全球化大的方向虽然有波折,却不会改变。未来每个区域的合作也会进一步加强,比如中国跟东南亚的合作,近几个月FDI(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方面的合作还在增加。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沿路这些国家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双循环”、跨境合作、“一带一路”等方向不会改变。
《21世纪》:目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怎么看待这个大变局?企业应该怎么去应对?
梁伟坚:中国崛起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可能未必一下子能完全适应这个格局。但是,从总体趋势来看,经济的基本规律不会改变,只是增长方式可能发生改变,例如数字化或者是服务贸易增长。以前的全球化很多时候是基于实体贸易,如今随着科技发展,服务贸易从不可能变成可能,因为有新的载体、新的方式、新的内涵。中国也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未来服务贸易是一个发展潮流。
中国资本市场正日益成熟
《21世纪》:今年以来,多个国家的交易所都进行了改革,如纽交所可以直接上市,中国资本市场也推出了注册制的上市方式。你认为交易所“改革潮”来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梁伟坚:先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中国改革的步伐是相当快和大的。今年中国出台新的证券法,也推出了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因此,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回到中国香港或中国内地上市可能将成为趋势。
总体来讲,中国在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在市场透明度、审批流程、披露速度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变。此外,中国金融业将进一步开放,我认为国际金融机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地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使得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靠近一个成熟的市场。近半年中国股市是一个“慢牛”的状况,发展趋势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