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创投的20年,既有投资覆盖全领域的综合性大机构,也诞生了很多细分领域内的垂直投资机构,它们长期深耕某一专业领域,形成“小而美”的特色。多种不同风格和策略的机构,共同构成本土创投丰富多彩的版图,在扶持中小企成长壮大的同时,创投机构也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根植于深圳本土的倚锋资本就是长期聚焦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机构,截至目前,其投资的46个医疗健康领域项目无一失败。尤其是科创板首批100家申报企业命中微芯生物、普门科技两家公司后,倚锋资本声名鹊起,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而亚盛医药、前沿生物、和元生物、和铂医药等,也是其颇具代表性的投资企业。
倚锋资本董事长朱晋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做医疗健康投资要坚持真正的价值投资,更重要的是要特别有耐心,10年的时间陪伴企业成长可能仅仅是个起步。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DNA,倚锋资本的DNA是不断地纠错,在每一次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省,提炼出更好的投资理念。
从华为供应商
到跨界做投资
外界印象中的潮汕人,都特别会做生意。朱晋桥年轻的时候怀揣着十几元来到深圳打拼,最开始干的也是实业,90年代曾经给华为做工程和智能布线的供应商。但不安分的性格,让他想有更多的尝试,在机缘巧合之下他走上了投资之路,第一笔钱就投向了迈瑞医疗。
“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就琢磨着想改行干点其他事情,于是以个人名义投资了迈瑞医疗,到2007年就逐渐退出,赚了第一桶金后觉得这个事情可以继续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干。”朱晋桥说。
谈到对迈瑞医疗的投资细节,背后还有一点小故事。当朱晋桥准备第一次个人投资试水时,其实有三个公司为潜在对象,一个是赛格车圣,当时做汽车的导航、防盗等业务,另外一个是迈瑞医疗,第三个就是腾讯QQ。
“我当时在这三个公司里选择了迈瑞,其实那个时候腾讯也很缺钱,要是我选择QQ,坚持到现在的话,已经是第二大股东了。但那个时候腾讯还是亏损的,我还是比较谨慎,看了三个企业,最终选择了营收还有应收账款为正的迈瑞。”他颇为感慨地说道,“现在想起来,如果说每个公司投第一笔资金的三分之一,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就不会形成现在的专注了,对准一个赛道全力以赴地冲锋陷阵。尽管没投到腾讯,但是投到了迈瑞,也就让我走向了医药、医疗健康产业这样一个赛道上,不断地深耕细作。”
从实业到投资的转行,朱晋桥坦言受到了深圳“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影响,而他透露了另外一个小细节,就是电影《阿甘正传》的影响。阿甘那种专注、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特别受鼓舞。2007年倚锋创投正式成立,从股东自投转型为团队共投开始,就一直把重点放在医疗健康产业。
医疗健康投资的
独门方法论
在朱晋桥眼中,来到深圳就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拼搏精神。按照城市来区分,目前倚锋资本投资的项目深圳排第一,上海、苏州等其他城市也有很多。而深圳今年也恰逢特区建立40周年,看到在对特区40年40人的表彰中被投企业迈瑞医疗李西廷和微芯生物的鲁先平都获选,朱晋桥也很激动。
谈到深圳在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方面的优势,他认为,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提供了高效的政府办事效率和强有力的招商力度,对医药企业的创业政策、对海归科学家的支持均是非常优惠的,这些都为医疗健康企业发展提供了好的土壤。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全国龙头地位,有了迈瑞医疗、普门科技等明星企业的带动,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而现在坪山区正在大力发展原创药的研发,未来这两个方面都将迎来春天。
倚锋资本的投资也主要围绕这两个领域,医药公司占70%左右,医疗器械公司占比约30%,近几年也在平台性的公司多进行布局。如任正非先生所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才能获得成功。
朱晋桥介绍,目前的投资团队尽管只有20多人,但“医”和“药”有两个团队在做研究,都是海归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当中有来自于哈佛、斯坦福、牛津、中科院等海内外顶尖院校的博士,对项目的分析、药理的研究非常专业;团队里还有两位医生,从市场应用前景的角度来看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
他认为,药理再好,没有站在医生的角度看有没有病人用,也不行。“医”和“药”,讲起来很简单,有了药理贴近市场找到合适的应用,这是最佳的投资方式。
“经过近10年的磨合,投资团队在专业领域越来越细分,在原创药里面,我们所投的项目创始人基本99%都是从美国的大药厂回国的海归科学家,通过前期全方位的深入研究,选择标的,与其建立联系以后,我们对企业平均有近一年左右的考察期,调查过一年才开始投资。”
他举例投资亚盛医药的时候,7年前就第一次与亚盛董事长杨大俊博士有了接触,“在调研的时候就特别有感触,做原创药物的这些科学家,在我们投资的时候都将近50岁了,做原创药是一个积累,跟IT界不一样,原创药行业50岁的人就相当于IT界30岁的人。”
“顺利的话,从临床前拿到生产许可证至少要有16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