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直下的股价,并没有阻挡散户投资者的“接盘”热情。
特停复牌之后,仅仅6个交易日时间,天山生物股价从34.56元,下跌到了19.41元,跌幅接近44%,长方集团从8.30元跌到了4.45元,跌幅达到46%,此外豫金刚石复牌以来的跌幅也超过35%。
深交所9月29日披露,天山生物在9月22日到9月29日涨幅严重异常期间,获自然人买入61.2亿元,占比96.93%。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超46亿元,占比74.41%。机构投资者买入占比3.07%。同期,长方集团获自然人买入55.89亿元,占比97.62%。
从三只个股的龙虎榜上来看,此前风生水起的游资营业部已经偃旗息鼓,而证监会对可能存在的炒作行为调查也正在进行当中。
长方集团9月29日晚间也表示,公司关注到证监会网站发布对“天山生物(300313)”等股票异常交易行为立案调查的要闻,公司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交易。
天山生物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关注到证监会网站发布对本公司股票异常交易行为立案调查的要闻,本公司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交易。经核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本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处于筹划阶段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大妖股集体熄火
特停之后,三大妖股中的豫金刚石虽然一度在翘板资金等力量推动下,出现了“地天板”的极端行情,但是整体来看,三大妖股都走出了惨烈的下杀趋势。
天山生物股价从34.56元,下跌到了19.41元,跌幅接近44%,长方集团从8.30元跌到了4.45元,跌幅达到46%,此外豫金刚石复牌以来的跌幅也超过35%。
但是即便如此,近期仍然不少散户冒险买入这几只妖股。
深交所9月29日披露,天山生物在9月22日到9月29日涨幅严重异常期间,获自然人买入61.2亿元,占比96.93%。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超46亿元,占比74.41%。机构投资者买入占比3.07%。
同样,在长方集团在9月22日到9月29日涨幅严重异常期间,获自然人买入55.89亿元,占比97.62%。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超40.33亿元,占比69.02%。机构投资者买入占比2.28。
三大妖股集体熄火
特停之后,三大妖股中的豫金刚石虽然一度在翘板资金等力量推动下,出现了“地天板”的极端行情,但是整体来看,三大妖股都走出了惨烈的下杀趋势。
天山生物股价从34.56元,下跌到了19.41元,跌幅接近44%,长方集团从8.30元跌到了4.45元,跌幅达到46%,此外豫金刚石复牌以来的跌幅也超过35%。
但是即便如此,近期仍然不少散户冒险买入这几只妖股。
深交所9月29日披露,天山生物在9月22日到9月29日涨幅严重异常期间,获自然人买入61.2亿元,占比96.93%。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超46亿元,占比74.41%。机构投资者买入占比3.07%。
同样,在长方集团在9月22日到9月29日涨幅严重异常期间,获自然人买入55.89亿元,占比97.62%。其中,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超40.33亿元,占比69.02%。机构投资者买入占比2.28。
自然人持续买入的另一面,是所谓的游资机构偃旗息鼓。以天山生物的龙虎榜为例,复牌之后,天山生物只有9月22日和9月23日登上龙虎榜。从席位上看,交易席位大多是有散户集中营之称的东方财富拉萨团结路的两个营业部。
此外,9月22日,平安证券深圳深南东路罗湖商务中心营业部22日买入1344.72万元,23日卖出2068.81万元。海通证券深圳分公司华富路营业部22日和23日连续买入2145.07万元和2539.05万元。但从交易行为上看,这两个营业部席位更像是特停之后的努力自救,逃生欲望远远大于炒作欲望。
随后几日,天山生物再也没有登上龙虎榜,只有无数的自然人投资者在孜孜不倦买入。
上市公司不断提示风险
9月21日晚间,证监会表示,近期,“天山生物”等股票价格短期异常波动,市场高度关注,证监会已对有关异常交易立案调查。
9月22日,深交所公布两份《限制交易决定书》,喻悌奇、李连生在交易“豫金刚石”、“长方集团”股票的过程中,严重影响了证券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深交所决定,从2020年9月23日起至2020年10月7日止对喻悌奇、李连生名下的证券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
9月25日,深交所表示,对复牌后的“天山生物”“豫金刚石”“长方集团”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
这意味着几只妖股之间的交易风险已经非常高。而复牌以来,几家公司也在不断提示风险。
9月29日晚间,长方集团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关注到证监会网站发布对“天山生物”等股票异常交易行为立案调查的要闻,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交易。
同时,长方集团表示,公司存在经营风险、商誉减值风险、公司资金周转风险、股东减持风险及股权转让不确定性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具体来看:
经营风险方面:受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度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5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94%,营业利润亏损4362.54万元,较上年4625.66万元下降194.31%。
商誉减值风险:由于控股子公司康铭盛2019年度只完成了承诺业绩1.4亿元的92%且预计2020年度公司业绩受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