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关注和珍视生命健康。公共卫生危机已然呈“全球化”趋势,医疗健康产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大健康产业该如何最大化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成为应对危机的持久、可靠的专业力量,已经成...
9月26日,“2020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破“疫”而出,由21世纪经济报道在广州成功举办。围绕“公卫危机下的大健康产业价值重构”这一主题,来自国家监管层、行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大咖和精英,共同探讨了在疫情下如何通过创新变革迎接挑战以及在行业发展新趋势中寻找新机会。
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关注和珍视生命健康。公共卫生危机已然呈“全球化”趋势,医疗健康产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大健康产业该如何最大化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成为应对危机的持久、可靠的专业力量,已经成为全行业共同探讨的话题。
公共卫生危机下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全球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中国大健康产业人临危受命,排除万难,保生产、保供应,用源源不断的药品、器械以及各种防护物资,为全国乃至全球构筑了一道道无形的生命防线。
在“2020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上,国家卫健委规划信息司发展规划处处长桂熠在演讲中指出,抗击疫情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是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医疗设施设备保障能力是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疫情,中国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改建方舱医院,快速部署的成套移动医疗平台以及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在病毒检测、重症救治、物资保障、运行维护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健康产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桂熠也指出,新冠肺炎防控凸显了健康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同时,疫情进一步深化全社会对健康的认识,为培育壮大健康产业新兴融合业态提供机遇。
根据互联网电商平台统计,疫情期间智能可穿戴设备、家用健身器械、营养保健食品、商业健康保险、个性化健康体检套餐等产品销量迅速增长。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位居热搜榜前列。
作为从业18年的行业老兵,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先后参与了抗击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他对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实力成长深有体会。他在峰会上指出,“在SARS的时候,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才搞清楚了原来这是一种病毒,是种冠状病毒,是一个可以高危致死的病毒。而今年确认新冠病毒则只花了两周的时间。”尹烨认为,疫情中的检测能力建设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底蕴以及行业公司的能力。
金域医学集团高级副总裁汪令来对此表示认同。会上,汪令来透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早期,一般的三甲医院只能检测100—200人,而地级市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弱,金域可以做25万例,不是25万人,而是25万份的测试。这不仅考验企业的技术,还考验社会相关配套能力。
汪令来还指出,今年新一轮医疗投资热潮随即出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生物技术的创新是新的热潮,特别是医检进入互联网之后势头更猛。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也表示,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热潮正在到来。她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医疗健康系统、行业、企业和投资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仅今年上半年,CVSource的数据就显示国内医疗健康行业共完成了287起融资事件,创下历史新高。
但与此同时,疫情加快卫生健康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为健康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桂熠指出,疫情客观上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还存在的不足,比如患者就诊、后勤保障等设施标准偏低,医疗机构缺乏可快速转换用途设施,机构公共空间韧性还不够,医学装备保障能力存在短板,一些高精尖设备还主要依靠国内紧急征调和国外紧急采购等方式满足需要。
而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提升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配置水平,对医院的床位建设面积、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公共空间等方面合理提高标准,升级改善公共卫生领域必要的医疗设备等,为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此外,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有利于推动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产业集群。未来更加聚焦医疗服务体系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也对加快创新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提升社会办医发展水平,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和整合协作提出更高要求。
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新要求
经此一“疫”,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已成社会的共识。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总体势头一直良好,多样化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扩大,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领域积极作用日益显现。
根据有关研究机构核算结果,2019年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达到8.78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1.51万亿元,预计未来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