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显示,首次确诊时,83%的结直肠癌患者都处于中晚期,且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近日,在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结果发布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指出,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为中晚期的比例更高,且发生转移的患者较多,给治疗和预后带来了很大挑战。
据了解,上述调研覆盖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9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截至7月31日收集了2299例(计划纳入4410例)患者信息,是目前为止我国首个样本量相对较大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多中心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癌症治疗总耗费是2200亿元人民币。RDPAC发布的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在中国城市地区的人均就诊负担最重。“从整体医疗花费来看,确诊时中晚期患者比例高,国家的医保负担也会增加。这点需要关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表示。
在李玲看来,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普及健康生活知识,降低发病率,同时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采用精准治疗方式,如结直肠癌靶向药物治疗等,让老百姓少得病,得了病后有保障。
83%患者首诊即中晚期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人数位列恶性肿瘤第三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肿瘤登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约38.8万例,因结直肠癌死亡的患者数约为18.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