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扩散初期金融市场大幅震荡之后,国际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在3月欧美开始封城阶段,海外经济活动骤减,市场流动性大幅萎缩,风险资产遭遇抛售;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快速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在认识到全球性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的同时,投资者也担心将爆发金融危机。然而,由于各国采取了强刺激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经济随后逐渐重启并且呈现环比改善的增长势头,投资者信心增强。目前市场的乐观情绪与6个月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国际性的尾部风险。我们的基本情形判断是:受制于仍在蔓延的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复苏将较为缓慢;未来疫情仍可能出现反复,但并不会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主要威胁。我们也关注一些低概率的风险情形:(1)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疫情控制不力将中断目前脆弱的经济复苏进程并出现逆转;(2)全球债务危机:企业和政府大量举债力图渡过目前困境,但经济持续低迷或导致传染性的违约潮,从而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冲击;(3)新兴市场危机: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匮乏,疫情控制不力,有可能陷入经济低迷、外债偿还压力加大、本国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
虽然中国是外向型经济大国,但其金融体系抵抗外部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广泛性的外部经济或金融风险可能通过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两个渠道传导,势必也会影响到中国。但我们认为,若面临上述外部风险,中国目前处在比较有利的位置。首先,中国对疫情控制有效,宏观政策在及时有效对冲疫情冲击的同时宽松力度较为节制,而且中国是为数不多经济已经重回同比正增长的国家。一旦海外经济重新走弱,中国具有进一步刺激内需的政策空间。其次,中国金融市场有限度的对外开放能够减轻国际金融市场传染性的负面影响。今年2-3月间中国在岸股市/债市波动性明显低于海外市场就体现了这一点。再次,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其经常账户基本维持顺差、外汇储备较高、外债水平相对合理、而且资本账户开放有限,从而降低了经济下行、资本外流、货币贬值这三者恶性循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