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品、医药为首的消费股在牛熊市都能脱颖而出,取得不错投资收益,随着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估值持续抬升,围绕两大板块是否到顶的话题引发投资者普遍关注,证券时报·数据宝试图从多角度分析消费股当前形势。
1食品医药板块连续两日退潮
数据宝统计显示,吉林森工、有友食品、酒鬼酒、盐津铺子、涪陵榨菜等多只食品股8月以来最大涨幅超过40%,医药股中吉药控股、片仔癀、葵花药业、健民集团、金域医学等期间最大涨幅也超过40%。市值超千亿的消费龙头股片仔癀、爱尔眼科、云南白药、洋河股份、海天味业、贵州茅台均在近三个交易日创下历史新高。
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板块上周四集体降温,片仔癀、海天味业在创历史新高后大跳水。上周五,海天味业、千禾味业、中炬高新、欧普康视、通策医疗、片仔癀、云南白药等消费龙头股再次大跌,两市多数权重白马股应声下跌,消费板块独立行情戛然而止。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此前主板拉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时,不少机构减仓,以至于片仔癀、云南白药、海天味业等高位白马股出现集体跳水现象。客观上来说,从估值水平、股价位置和盈利水平等方面分析,似乎都不足够支撑现在消费龙头股的后续行情。食品医药两大消费板块为何能持续受到投资者的偏爱,消费板块是否已到天花板,还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回溯历史和多方位对比,以求找到答案。
2消费股四大成长逻辑
消费板块成长逻辑一:
食品医药板块权重越来越高
消费板块盛产长线牛股,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宝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两大行业指数累计涨幅分别为2343.21%、1142.02%,领跑A股,也是仅有的两个历史涨幅超过10倍的行业。
两大行业中,20年来共诞生了59只十倍股,白酒龙头贵州茅台、医药龙头恒瑞医药2000年以来累计涨幅分别达到367.64倍、179.12倍,排名A股第一位、第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行业在A股的权重越来越高。目前两大行业A股市值合计14.05万亿元,占A股比例为18.65%,去年底这一比例为14.13%,过去近9个月时间里,两大行业市值占A股比例提升近4.52个百分点。
与历史上各年度末相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行业市值在A股的占比创历史最高水平。也正因如此,两大消费板块对大盘指数的影响也日趋明显。以上周五为例,贵州茅台、海天味业、恒瑞医药三大消费龙头在上证指数的权重系数均超过1%,其中贵州茅台权重系数达到5.53%,遥遥领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万亿市值股。
消费板块成长逻辑二:
高收益维持增长态势
食品饮料行业之所以容易出现长线大牛股,与该行业拥有护城河的“好生意”,ROE(净资产收益率)长期维持高位不无关系。食品饮料行业具有不易受技术冲击,同时又有盈利稳定、现金流充沛等特点。行业中一旦出现了优胜者,其通过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壁垒或规模优势,市占率和盈利能力能维持长期的稳定或提升,护城河愈发稳固,进而推动业绩和股价不断提升。医药生物行业具有成长空间大、高进入壁垒的特性,再加上有医保扩容、药品政策改革优化等诸多政策因素驱动,这都为优质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赛道。
从过往历史数据来看,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行业展现出稳健增长态势。2000年以来,这两大行业年度营收一直都是增长状态,其中医药生物行业营收增速从未低于10%。除2013年、2014年因白酒行业遭遇全方位的生态变局,行业出现短暂的回落外,食品饮料行业净利润增速绝大部分时间都超过同期A股整体水平。
此外,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也是高毛利率、高收益率的代表。20年来,两大行业年度销售毛利率均远高于A股整体水平。
近些年来食品饮料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逐渐拉开与A股整体差距,去年食品饮料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9.35%,与A股整体的差值扩大至7个百分点以上。即便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A股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出现罕见大幅下滑,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行业上半年净利润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
消费板块成长逻辑三:
国内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中国有近14亿人口,其中有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纷繁多样,且始终处在动态规模扩张和品质升级过程之中,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过去20年时间里,中国消费规模大幅度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达到41.16万亿,消费连续6年保持经济增长第一大动力地位。与20年前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0.5倍。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但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庞大,在这样的高基数下,增速出现回落属于正常现象,而且中国服务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9月4日,中国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消费市场正逐渐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稳步复苏,回稳向好,预计9月消费增长将掀起新高潮。但餐饮住宿等行业复苏慢于预期,部分耐用消费品降幅较大,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跌幅较深,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消费板块成长逻辑四:
社保基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