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收紧再传信号
时间:2020-09-0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在不同时期,房地产业的融资环境松紧不一,房企通常会借助融资环境较好的时机,获得资金上的回缓空间。更为常见的是,通过扩大融资规模,房企以高负债的手段进行扩张。

房地产企业借助高杠杆进行快速扩张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近几个月来,主管部门对房地产融资环节的监管,正在迅速升级。6月24日,银保监会发文强调“严控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召开,首次提出“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研究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

其中,对房地产融资的管理,主要是以“三条红线”为标准,具体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根据房企的“踩线”情况,分为“红、橙、黄、绿”四档,然后实施差异化债务规模管理。

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习惯了举债发展。在行业的“黄金时代”,通过阶段性的高负债来实现高增长的案例,始终存在。但与此同时,高负债也拖垮了一些房企的资金链,同时对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近年来,随着房住不炒的理念深入人心,房地产迅速向居住属性回归,对负债的管理也逐渐收紧。尽管房企已在有意识地强化资金安全,但政策的收紧力度,显然超过了预期,而且从各方面来看,这都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常态化手段。

从“C端”到“B端”

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收紧看似十分突然,但实际上,近些年的楼市调控基调一直是“去杠杆”。

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多轮政策,地方政府也纷纷发文调控。到2019年,房地产长效机制逐渐落地试点,意味着这一轮楼市调控进入常态化阶段。

在这期间,针对需求端的去杠杆政策最为引人注目。各级监管部门在延续了以往的限购、限贷等措施外,还首次推出“限售”措施,通过对房屋持有年限的规定,遏制短期内进行低买高卖的炒房行为。

今年第二季度,部分区域市场迅速从疫情中恢复,各路资金蜂拥进入楼市。为遏制市场过热,一些城市开始严打“资金贷”“房抵贷”等行为,另有不少城市发文封堵“假离婚”的漏洞。这些措施同样是在需求端进行去杠杆。

恒大研究院指出,202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为18.9%,较2016年全年的38.7%,大幅回落19.8个百分点。

直到7月24日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楼市去杠杆的重心,才从“C端”转移到“B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监管层已经有过多轮调研和征求意见,一些房企也参与其中。去年以来,很多嗅到政策风向的企业已经着手调整负债结构、控制债务规模。加之此前市场销售向好、融资环境宽松,目前整个行业的负债率水平要低于前几年。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2019年年中已是房企有息负债的相对高点。“房企2019年下半年开始已经着手降低有息负债规模,本轮融资政策收紧与行业战略部署是相一致的。”

实际上,对“B端”的监管,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化手段。多位受访者认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一部分,在正式落地后会持续实施。

杠杆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房地产企业的到位资金中,有近一半来自于销售(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其余来自融资。因此,无论在需求端还是融资端,去杠杆政策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上海某大型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些年,对销售端的杠杆管控是越来越严的。以预售条件的变化为例,“最早的时候,拿完地,再有个规划设计图,就可以卖了;到后面,要求项目必须要开建,但只要地上和地下的层数达到‘正负零’即可。”

他说,这一政策此后演变为,除了要求建设进度外,还对资金投入的比例有所规定。到近两年,一些城市提出了楼盘必须封顶的硬性要求。而且按照规定,定金和预收款必须进入专门的监管账户,并被限定用于项目开发和建设。

“靠一个项目的定金和预收款,支撑一个或多个项目的滚动开发,那个时代早就过去了。”他说。

与此同时,在2013年-2014年后,房地产行业从供不应求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虽然仍有结构性的机会,但整体的需求红利正在迅速消失。

相比之下,在不同时期,房地产业的融资环境松紧不一,房企通常会借助融资环境较好的时机,获得资金上的回缓空间。更为常见的是,通过扩大融资规模,房企以高负债的手段进行扩张。

作为“三条红线”之一的“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一直被视为房地产业的负债率红线。在市场处于上升周期、行业快速扩张的阶段,突破这一红线的情况比比皆是。

以行业快速扩张的2017年为例,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017年6月30日,136家上市房企的整体负债率为78.9%。在排名前50的房企中,有超过半数的房企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尽管这一指标是未剔除预收款的结果,但仍然偏高。

到今年年中,房企的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