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股狂欢盛宴正酣 投资者为何欲罢不能?
时间:2020-08-28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摩根大通分析师MislavMatejka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即使今年全球科技股已经跑赢大市约25%,但却与1990年代末期的网络泡沫不能同日而语。此轮科技股的牛市行情由强劲的盈利支撑,而非单纯市场炒作...

摩根大通分析师MislavMatejka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即使今年全球科技股已经跑赢大市约25%,但却与1990年代末期的网络泡沫不能同日而语。此轮科技股的牛市行情由强劲的盈利支撑,而非单纯市场炒作,从估值水平而言,MSCI全球科技指数的市盈率仅超出历史中位数的5%。

随着阿里巴巴等重磅中概股的回归,科技股已成为引领港股市场的新动力所在。

今年以来港股整体走势疲弱,市场分化日益明显。被称为“ATMX”的科技股龙头阿里、腾讯、美团、京东涨势强劲,屡创新高。

截至8月27日收盘,阿里巴巴(09988.HK)连续四个交易日连升,累计涨幅超过11%,年初至今的涨幅约25%,市值突破6万亿港元。年初至今,京东(09618.HK)大涨逾35%,腾讯控股(00700.HK)上涨46%,美团点评(03690.HK)飙升156%,涨势十分凌厉。

“中概股回归港股转移了一部分交易量到香港,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在港股市场投资这些科技股龙头,这对港股成交活跃度以及成交额都有很大的利好,进一步提高了港股的地位,从而吸引更多的中概股回归。”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同时,由于这些科技股龙头升势强劲,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亦不断重仓这类股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过去20个交易日,美团点评、腾讯控股分别录得119.81亿港元、40.29亿港元的净资金流入,位列“港股通”南下资金买入前三大标的。

相比之下,中芯国际、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融创中国仍是南下资金主要抛售的标的,过去20个交易日,已分别录得22.54亿港元、8.14亿港元、7.37亿港元、6.94亿港元的资金净流出。

中概股主场转移至香港

据了解,由于美国不断收紧对中概股的上市监管,阿里巴巴的数个机构大股东近期纷纷表示将持有的美国存托股(ADR)转为港股。自去年11月至今,累计已有19.52亿股ADR转换成港股,在港流通股份增至逾25亿股,以阿里在港注册股份约48亿股计,流通股份占比已超过一半。

包括淡马锡、英国基金BaillieGifford&Co以及MatthewsAsia在内的阿里巴巴股东,近日均有意将持有的阿里巴巴ADR转为港股。

淡马锡发言人向媒体确认,已经转换约1210万股的阿里ADR成港股,价值约30亿美元。今年第二季度,BaillieGifford将1040万股价值约26.7亿美元的阿里巴巴ADR转移为香港上市股票,相当于其持股的五分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回归港股的阿里巴巴、京东、网易三大中概股龙头,已占美国中概股整体交易的54%。诺亚财富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五年前中国公司首选美国市场上市,其次是香港。现在完全反转了。去美国上市的公司很少了。回归香港比回归内地方便一些,(香港)会成为中概股主场。这将提升交易活跃度,中国和亚太投资者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匹配度更好,从而改变港股长期低估值的情况。”

在他看来,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将持有的美股转仓至港股,无疑将成为一个大趋势,“其实在美国上市的优点并不多,上市很容易但监管成本很高,现在投资者慢慢理性了,关注的是公司本身,而不是在哪里上市。”

事实上,由于转仓港股的阿里巴巴股份不断增加,港股的交投亦明显上升。去年11月至今约9个月时间,阿里巴巴港股的日均成交约2328万股,成交额49亿港元,美股ADR的日均成交量为1762万股,成交额则高达38亿美元。港股成交相对美股成交比例逐月提升,今年6-8月期间,阿里港股成交相对美股成交的比重已提升至20%左右,远高于年初的约13%至15%。

耀才证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表示,随着新经济股成为热炒板块,加上越来越多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将完全扭转过往港股以地产、金融等传统经济为主导的格局。在科技股龙头的助推下,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的股票日均成交额为1000亿港元,同比增长33%。

首个科技指数ETF

7月27日,被称为“港版纳指”的恒生科技指数正式登场,是港股市场上继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后推出的第三个旗舰指数。

尽管恒指低位徘徊,今年迄今为止恒生科技指数的累计升幅逾56%。该指数将追踪经筛选后前30大在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涵盖五大行业,包括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工业、金融及医疗保健。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美团点评以及舜宇光学(02382.HK),在该指数中的比重均超过8%。

市场憧憬未来将有大量中概股回流,包括百度、爱奇艺、B站等。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纳入将为每季度调整一次,如果新股上市首日表现优于现有成分股前十名,即可在十日后直接纳入为成分股。此制度无疑为以后上市的科技独角兽及中概股提供“绿色通道”。

业内人士认为,该指数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在港上市科技股的兴趣,尤其是部分投资美国纳斯达克的投资者有望转向香港市场。根据花旗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上市的科技股数量已由2017年底的137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