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年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让许多中小企业进退两难,也一定程度上让过去汹涌澎湃的创业热情有所降温。然而,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却有增无减。在挂牌不到一个月后,规模高达数百亿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母基金便开始公开遴选子基金。而早在2015年就成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只实体基金管理机构的国中创投,此次也参与到遴选当中。
据了解,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首只实体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运作,采取有限合伙制,中央财政作为合伙人出资15亿元,深圳市政府和其他社会出资人合计出资45亿元,总规模为60亿元。作为这只基金的管理人,运作4年来,国中创投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其发展思路有何不同?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CEO施安平近期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详细阐释了这只基金的投资逻辑和业绩表现。
市场化之路:
内外资的结合
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只实体基金的中标管理机构,从林立的高手中脱颖而出,施安平首先思考的是这只基金到底该如何管理。在深创投担任副总裁十数年,亲历过600多家企业的投资决策,当中有上百家已在全球17个主流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施安平当属投资界的“老人”,但这一次出任国中创投“掌舵人”,面对这样一只肩负重大使命的特殊基金,他一直琢磨如何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让基金更接近市场。
“国内创投机构存在几种风格,一类是外资的,一类是内资的,内资当中,分为国有和民营的,我希望把内外资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施安平说。具体来看,外资的前瞻性较好,内资则更了解国情;而国有创投机构比较规范,民营企业则更加灵活、有效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优势都结合起来,就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这个目标看似理想,但施安平却在一步步地实现。施安平介绍,从规范性来看,基金成立4年来每年都接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理事会的审计,以及各级监管机构的检查,从未发现有任何不规范的地方,而在这样规范操作的背景下,基金4年投资了上百个项目,其决策的灵活性也可见一斑。
此外,在中美贸易战之前,半导体芯片的投资仍未得到如今这样的空前重视,由于周期长、专业性强、不确定性高,许多投资机构对此望而却步,但国中创投却早已大胆布局。“我们早就从材料、设计工具、设备、设计等环节上开始了产业链的布局,这个布局是以深入研究为前提的。”研究先行、投研结合,国中创投因此前瞻性地把握住了一个当前看来是“卡脖子”的重要领域。
截至今年7月31日,国中创投已出资141个项目,合计金额约人民币49.53亿元。其中,迈瑞医疗已于2018年10月16日登陆创业板,创造创业板最大募资额;湖南中锂被上市公司长园集团以超过初始投资价格的4倍并购;斯诺实业被上市公司国民技术并购,回报超过6倍;美联教育股权转让获得的回报近100%;斗鱼已在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嘉元科技成为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的企业之一;泽璟制药成为科创板首家未盈利即上市企业;仕佳光子成为光芯片领域的首家上市企业登陆科创板。此外,海目星、若羽臣也已经过会,近期将挂牌上市。
“古典投资人”投资真经
国中创投绝大多数投资都是早期项目,称得上一家标准的VC,这对投资人的投资眼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曾经主导过西部超导、中曼石油、欧菲光、斗鱼网络等众多颇具前瞻性明星项目投资的施安平,却常常笑谈自己为“古典派投资人”。
“古典投资人不追求挣快钱,而追求在挣钱的同时,和企业共同成长,这种投资看起来中规中矩,但心里踏实。”施安平表示,古典投资人投资,就要看创业者身上的“五种力”:即承担使命的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锐意创新的活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定力。
其中,施安平最为看重创业者身上是否有承担使命的动力,也是他评判创业者的最重要标准。“我个人经历过几百个投资案例,看到很多创业者最终成功,真的不仅仅为了挣钱,如果只是挣钱,他大可以在项目做到一半就卖了,但他宁愿付出更大的代价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这就是使命的力量。”
其次,创业者身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具体来看,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都需要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遇到问题时能有魄力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此外,在施安平看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种自我革命的精神,因为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在发生变化,只有不断适应新环境的人,才能走到行业的前列。在这些年创业风口轮番上阵的环境下,创业者的定力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验。“区块链、币圈,可谓是一夜暴富,如果没有定力,创业者就会动摇,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做一个产品,还不如炒个币挣钱快。”施安平认为,这就失去了创业的意义,是典型的投机主义者。
古典投资人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永远坚持价值投资,这也是支撑施安平坚持了近20年投资的最核心“支点”。“做投资,我自己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从来不做局,从来不兴风作浪,一定遵照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去投资,绝不拔苗助长。”施安平表示。
而所谓价值投资,在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