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薇表示,“在中国市场,消费者们开始广泛接受新的饮料品牌和一些小众产品。瓶装水、运动饮料、无糖茶等新饮料品类也正在被消费者拥抱。因此我们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拓展。”
“如果你仔细观察太古可口可乐运营的地区,你会发现中国是业务增长的引领者。”太古可口可乐集团CEO苏薇告诉记者,“也是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前景,并把中国区总部放到了上海,会在这里持续加大资产、人员和产品的投入。”
近日,可口可乐在华两大瓶装商之一——太古可口可乐集团CEO苏薇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她表示,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于疫情的有力控制,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华销量经历二三月份的低潮之后快速恢复。
太古可口可乐是太古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是可口可乐全球装瓶系统第5大销量的装瓶集团。前身为太古饮料有限公司,2019年3月,太古饮料更名为太古可口可乐。据悉,公司覆盖中国大陆12个省市(其他省市为中粮可口可乐)、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西部4个市场7.36亿消费者。
“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外商投资法》出台,作为一家国际性投资企业,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努力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好的营商环境。”苏薇说,“特别是对于初设企业或者扩充的企业都可以得到税务的减免,给我们一个安心。”
业务快速恢复
“实际上,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二三月份的销量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滑,特别是二月份,同比下跌接近80%。”苏薇说,“特别是我们还有一家瓶装厂在武汉,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挑战。”
她告诉记者,因为太古可口可乐公司有不少员工经历过2003年的SARS疫情,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很快就建立了应急管理小组,配合当地政府一起实现了疫情控制,业务的恢复速度也逐渐加快。
供应链方面,苏薇表示因太古旗下所有产品线的采购基本都在国内,所以基本没有遇到什么严重的问题。“受到了一点影响的是无糖可口可乐和美汁源等产品,因为原材料有一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不过现在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我们国内的库存非常充足。”
依据太古股份已经公布的2020上半年财报,太古可口可乐业务不仅回温,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幅,财报数据显示,太古可口可乐于2020年上半年的盈利9.46亿港元,较2019年上半年增加26%,若不考虑2019年上半年的预扣税款,则增幅为14%。
而对于太古可口可乐来说,疫情带来的最大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产品品类的改变。“疫情期间,我们受到的冲击特别大,但是健康类的饮料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苏薇说,“例如无糖可口可乐,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特别是200ml迷你罐的可口可乐,在疫情期间的销量非常高,反映出消费者对于产品和包装需求的改变。”
其次则是销售渠道的改变。采访中,苏薇提及疫情使得太古可口可乐更加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决策提升收入。具体来看,这次疫情大大推动了电商、到家生意的发展,以生鲜电商和商超O2O的发展最为迅速。
“社区实体店、到家服务和生鲜电商等渠道在疫情期间的增长非常好,我们也加速与这些O2O生鲜商超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苏薇说,“我们会有专门与这些生鲜商超平台对接的团队,确保能够给到更多的资源。”
同时,这也推动太古可口可乐进一步加强其数字化战略。苏薇表示,通过IoT(物联网)的技术,该公司将市场上超过70万台的冰柜全部智能化,通过联网实现在线化,让传统冰柜结合大数据成为业务增长的生产力。
在产品端,为了让促销能直达消费者,太古可口可乐在瓶盖内添加二维码,让消费者便捷地扫码参与到该公司的数字化互动中。“通过数字化也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更受什么样消费者喜爱,从而发现更多的销售机会;后续研发推出新品,也能更精准快速地找到市场和消费者。”苏薇说。
可持续发展
今年5月份,太古可口可乐对外发布了《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方位公开了其在水资源管理、能效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包装与废弃物管理、产品选择、可持续采购、多元包容性企业文化、社区关怀七大核心方面的承诺及目标。
其中,有关产品变革的一大主题就是“减糖”。依据报告,到2025年降低20%每100ml饮料的平均含糖量;不向12岁以下的儿童宣传产品;确保100%的产品包装上有清晰的营养成分标签;达到100%的运营工厂食品安全认证(FSSC22000)。
“在中国市场,‘减糖’等相关话题备受关注,现在我们与可口可乐公司紧密合作,仍在不断扩大产品组合,这其中包含更多的低卡路里和0卡路里的饮料。除了耳熟能详的健怡和零度可乐,我们还有零卡的雪碧和芬达。2018年,公司推出了产品‘淳茶舍’系列以应对无糖茶的新兴趋势。”苏薇详细介绍道。
据科尔尼中国竞争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全球饮料行业新趋势报告》显示,目前饮料行业在消费者、产品、品牌和分销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重大的变化。“在中国市场,消费者们开始广泛接受新的饮料品牌和一些小众产品。瓶装水、运动饮料、无糖茶等新饮料品类也正在被消费者拥抱。因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