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发达经济的国债收益率全线暴跌,这意味着有大量资金可能正在涌入这个市场,对应的券种全线大涨。
来自英为财经的行情数据显示,8月20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狂跌近20%,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狂跌一度超16%,英国一度暴跌近13%,德国也曾跌超7%,美国各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也暴跌。根据历史经验,往往在流动性还不太紧张,但市场避险情况抬升的时候,这种行情才会发生。那么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分析人士认为,可能与新冠疫情和欧美两大央行会议纪要的措辞有关。德国和西班牙都创下了自4月以来的最高每日冠状病毒感染率,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新病例也急剧上升。美国新冠疫情依然严重。
与此同时,美联储在判断经济形势时表示“压力山大”,欧洲央行的会议纪要亦有类似表述。此外,全球主要央行将减少美元流动性操作频率。受此影响,8月20日,全球权益市场跌幅较大,其中韩国股指跌幅超过3%,亚太和欧洲股市出现普跌行情。所幸的是,经过一夜折腾之后,欧美债市终于还是回到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而美股也单骑救场,收盘全线上涨。
发达经济体债券市场集体狂欢
2020年怪事已经不怪了。8月20日,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国债市场迎来狂欢时刻。来看一下各国的情况。
首先是亚洲的日本,该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暴跌近20%。日本正考虑将活动规模限制措施延长至9月底。
再来看欧洲发达经济的各期限国债收益率亦全线大幅杀跌。
美国1个月和1年期期限国债之外,其余各期限国债收益率也全面大幅下挫。
香港市场的债券收益跌幅更大,其两年期政府债收益率跌幅超过30%,5年期跌幅超过15%。
国债收益率杀跌,意味着有资金涌入国债市场,国债价格大幅上涨。也就是说,8月20日,发达经济的国债价格应该迎来了一波大牛行情。
反观权益市场,则是一片杀跌。A股各大股指全线走低,个股走势亦十分疲弱。
欧洲、日本、韩国和香港股市的走势也是全线杀跌。
所幸的是美股在科技股发力之下,再度成为全球权益市场的亮点,三大股指全线收涨。欧美各国债市场也回归平静,不过日本的国债收益率仍在杀跌。
其实,从近两个交易日的行情来看,权益市场已成颓势,黄金在受到美元指数突然走弱的影响之下,亦开始走弱。可能也是因为这一背景,需要找出路的资金选择了国债。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出现了一个疫情的小高峰和美联储的一句话。美联储表示,对于政府债务问题,与会者认为,国债高发行量可能会影响到市场运作。
疫情再起波澜
关于疫情,据CNBC报道,德国和西班牙都于本周三创下了自4月以来的最高每日冠状病毒确诊人数,该地区其他国家的新病例也急剧上升。目前,几个欧洲国家实施了旅行限制,社会隔离措施和戴口罩的程序,以防止病毒传播。
德国在本周四之前的24小时内记录了1707例新的冠状病毒病例,这是自4月份以来的单日最高确诊病例。根据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传染病研究所汇编的数据,该国目前已报告228,261例该病毒,造成9,253例相关死亡。同期,西班牙又确认了3,715例新病毒病例,另有127人死亡。与德国一样,西班牙的每日感染率亦创下自4月下旬以来的新高。
在其他地方,意大利周三报告了642例新的冠状病毒病例,创下了自5月下旬以来新感染病例的最高记录。该国总共记录了255,278例,死亡35,412例。同时,法国卫生部周三报告了3,776例新的Covid-19感染,过去五天中,每日统计的确诊病例数连续第三次超过3,000。法国的案件记录与意大利相似,有30,434人死亡。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汉斯·克鲁格(HansKluge)周四表示,大流行的“中心”现在美洲,但欧洲区域处于自己的轨迹上,与其他地区相比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在过去两个月中,该地区每周都有新病例稳步增长。如今,欧洲地区每天平均报告超过26,000例新的Covid-19病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的放松,人们也放弃了警惕。
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世卫组织发布全球各地区疫情数据,全球新冠肺炎新增263601例,死亡新增6554例。疫情最为严重的美洲区域确诊病例达到11887224例(新增129218例),死亡426497例(新增4186例)。另外,过去15天,印度的疫情蔓延的速度已经超过美国。
流动性又生变数?
据媒体报道,全球主要央行将减少美元流动性操作频率。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主要央行表示,考虑到美元融资改善和需求低迷,将把7天期美元操作频率从每周三次降至每周一次。此外,84天期美元操作频率仍为每周一次。变化将于9月1日生效,将保持合理的操作频率以支持市场的平稳运行。这可能意味着美联储应对流动性危机的机制正在退出,缩表已经开始。
无独有偶,8月20日,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表示,美联储在考虑提高利率方面“有很多办法”,主张采取“节制”措施以刺激经济。尽管通货膨胀率长期低于美联储的2%目标,但未来几年通货膨胀率可能加速上升。他说,中央银行需要意识到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