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的延期虽然给了券商更多的时间,但部分改造难点仍旧存在。
截至8月19日,在监管层的指导下,已有12家上市券商通过了新的资管业务整改方案。其中既有中信证券、广发证券这样的大型券商,也包括更多的中小型券商。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家券商资管了解到,由于存量资管产品设计复杂,整改工作牵扯多方(尤其是涉及跨行业机构,例如银行、信托、保险等),要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并非没有压力。尤其是对于中小券商来说,资管业务的整改和转型事关资管业务的生存和发展。
为此,一些券商资管人士表示,希望监管机构在配套政策上能够给予一定支持。例如适当放宽证券公司设立资管子公司的条件;加强对券商申请公募牌照的监管指导;不同行业的监管机构之间可以加强沟通、形成合力等。
已有12家券商通过整改方案
8月18日,天风证券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落实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资管计划整改方案报告》。这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第12家通过新的资管业务整改方案的券商。
从8月13日晚间,首家提出资管业务规范整改报告的华安证券开始算起,目前已先后有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国海证券、华西证券、山西证券、西南证券、国金证券、国元证券、广发证券、长城证券、天风证券,共计12家上市券商通过了落实资管新规整改情况的报告/方案。
7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引导资管业务平稳转型》有关通知,将资管新规过渡期由原定2020年年底延长至2021年年底。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为配合这一新政实施,监管层特别向券商下发通知,要求券商根据时间表,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目前来看,各家券商最新修订的整改方案是以2019年底对存量资产为基数,通过对整改措施、方式、进度进一步的细化,力求有序压缩递减。
以西南证券为例,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在过渡期内,该公司已先后对资产管理业务制度体系、组织架构、人员岗位等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以资管新规实施时公司存续不符合新规的产品为基数,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存量资产整改工作。
对照当前新的整改方案,西南证券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度调整:一方面,按照监管要求以2019年底为基数锁定存量资产,有序压缩递减;另一方面,按照资管产品底层资产类别,分类制定整改计划,逐一明确单个产品的具体整改措施,确保完成整改任务目标。
华安证券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目前按照监管的要求对部分产品的整改期限作了调整,同时整改的方式也变得更为丰富,努力通过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等多种方式完成资管业务的整改。
某头部券商资管负责人则表示,目前资管业务的整改方向和整改方式不变,只是时间安排上,根据监管要求延长到2021年底,按照季度节点有序推进。
资管业务整改压力仍在
“过渡期延长,我们的时间更充裕,包括跟客户沟通也会更加从容”。华东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过渡期适度延长,有助于缓解当前经济环境对实体企业造成冲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机构的整改处置压力,避免集中处置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给券商协调资者、融资人、代销机构等复杂主体留足时间和空间。
“我们认为此次过渡期延长绝不是为市场开展通道业务提供生存空间,而是为市场更好的完成整改提供保障。”华安证券强调,在待整改业务的底层资产展期、非标资产认定等方面,政策空间仍然没有变化,监管部门去通道,破刚兑的指导思想仍需坚决贯彻落实。
事实上,除了争取到更多时间空间,此次的资管业务整改,在某种程度上也被券商看作是弯道超车的良机。
西南证券资管部相关人士表示,过渡期适度延长,为资管机构加快业务转型和创新、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争取更多时间,创造更为友好的政策环境。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平稳转型、规范整改”的监管精神和相关监管政策;二要用好用足政策红利,抓住过渡期的时间窗口,积极推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努力推进存量产品改造,充实资管规模。
但不得不说,尽管从监管到券商都在全力以赴,积极推进资管新规整改工作,但仍有一些难题有待解决。
“说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没有压力是不现实的,整个大资管行业应该面临同样的情况。”一位券商资管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过去存量资管产品在结构设计、投资资产等方面更为复杂,整改工作牵扯多方,各方对于整改的认识角度、配合整改的意愿并不一致,无疑增加了整改工作的难度。
前述头部券商资管负责人称,虽然公司部分存量待整改产品存在一些困难,如资产调整问题、委托人配合问题、去分级问题,但由于此前已经在过渡期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整体来看可控。
华安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表示,通过对待整改产品重新进行梳理,发现部分产品整改难度较大,但是改造进度并不会因过渡期的延长而放缓,预计会在2021年底前完成改造,并力争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对大部分通道产品的整改。
此外,国元证券的存量不合规产品整改规模也已过半,整体符合预期。未来改造工作主要集中于存量通道类产品,预计大部分的产品可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