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铁路规划出炉: 高铁里程7万公里,列车配备"超级大脑"
时间:2020-08-1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8月13日,国家铁路集团公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达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而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形成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铁路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铁路企业。

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表示,《规划纲要》是推动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内容上可以概括为“1个总目标,11大板块,39项任务,4大保障”。丁亮称,为实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发展目标,《规划纲要》明确了11个方面工作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建设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3+1”打造世界一流铁路网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14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铁里程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而《规划纲要》提出,要在2035年实现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围绕《规划纲要》中这个战略目标,我们将以‘3张网+现代枢纽体系’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丁亮表示。

“3+1”体系中的“3”就是高铁网,以及相辅相成的另外两张铁路网——覆盖广泛的普速铁路网、快捷融合的城际市域(郊)铁路网。

谈及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丁亮指出,未来15年要做的重点是建设高铁主通道缺失段、优化提升沿江等高铁主通道,在需求支撑的区域建设高铁连接线、延伸线,发展更高时速标准高速铁路。

《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以普铁干线为骨架、区域性普铁衔接集散的普铁网,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资源富集区、货物主要集散地、主要港口及口岸,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另外,也要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镇化地区统筹规划建设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高铁、既有铁路通道资源服务城际、市域客运需求,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丁亮认为,普速铁路网的重点是强化中西部地区对外通道,提升沿长江、西部陆海新通道及煤运通道等能力,推进周边铁路互联互通,结合区域发展需要建设地区开发性铁路,实施既有线改造升级,加强多式联运“前后一公里”专用线建设。

国铁集团客运部客运营销处主管强丽霞则给1小时、2小时轨道城市群和都市圈划了重点,她透露未来1小时可通达的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天津、雄安间,长三角区域上海到苏锡常间,粤港澳大湾区广深、广珠间,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到重庆间形成市域和通勤客流圈。2小时通达城市群则包括京津冀区域北京到石家庄间,长三角区域上海到南京、杭州间,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与珠三角周边城市间,成渝双城经济圈成渝与周边城市间形成城市群快速通道。

强丽霞认为,全国1小时、2小时、3小时高铁出行圈全面形成,对铁路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铁路部门在建设上下功夫,还要根据不同群体出行需求,提供多种类型车票产品,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全面协同,全面提升旅客体验感知,让铁路出行更加顺畅便利。

至于“3+1”体系中的“1”,指的是一体衔接的现代综合枢纽。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所副所长梁栋透露,近二十年我国先后建成了700多座高铁客站、126个一、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形成了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和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综合货运枢纽。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脱节,比如不少机场与火车站之间相距甚远。因此,《规划纲要》里指出将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打造一批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干线、城际、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机场高效衔接;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打造一批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综合货运枢纽,完善多式联运、城市配送、集散转运等功能。

研发巩固优势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所副所长贾光智向记者指出,在运输经营上,我国铁路一些主要运输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世界领先,其中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换算周转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客运量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主要铁路企业资产规模、经营收入也远超其他国家。

比如2018年国铁集团的资产总额和营收分别为12092亿美元、1564亿美元,分别是德国DB公司的17倍、2.6倍,法国SNCF公司的11倍、3.9倍,JR东日本公司的16倍、5.7倍,美国BNSF公司的14倍、6.5倍,俄罗斯RZD公司的15倍、5.4倍。

对中国而言,过去二十年的基建与技术攻关将中国铁路硬件水平不断缩小与世界强国的距离,并开始小有超越,未来三十年则要研发更智能领先的铁路装备,巩固领先优势。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应用。“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实现了国际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