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所属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汾西重工”)是一家诞生于1954年的老牌国企,为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汾西重工在多个行业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第一次“跨界”,从国外引进发电机技术,开始跨入电机行业;肇始于2006年的第二次“跨界”,引进了风力发电机技术。经过多年潜心钻研,这家老牌国企已经形成了涵盖同步发电机、特种电机、风力发电机、民用电动机等产品,以及不断向上下游延伸的电机产品研发生产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风力发电机制造供应商。时至如今,这家老国企依旧踏浪前行,在不断“跨界”中探寻新的变革。
唯改革者进
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多年来,汾西重工按照“调结构、转机制、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设立领导组和专项办,以及基层单位业务骨干和政工干部组成的项目推进机构,稳步推进国企军民分立、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改及资本运作、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等改革任务,改革一项成功一项,老国企焕发出新生机。
汾西重工所属的山西汾西机电有限公司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于2008年启动了电表类产业的混改工作。混改设立的山西汾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汾西机电以资产入股的方式投入400万元,持股比例40%,外部战略投资者和员工分别以现金入股的形式占有30%股份,开启了企业的混改之路。
2015年,汾西重工在启动电力设备分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选择与其业务互补的企业开展产业协同,在多家意向企业中,选择了一家电力安装公司作为战略合作方。2018年,汾西重工在推进汾西机电矿用防爆电器事业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按照国有资本优化布局,激发市场经营活力的理念,形成了汾西重工参股、外部战略投资者控股的混改新模式。2019年,汾西重工在对热交换产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推进市场化经营,选聘职业经理人,推进契约化、任期制管理。
在股改和资本运作方面,汾西重工于2014年启动了汾西电子的新三板挂牌申请,并在进行审计、评估、法务、券商等中介机构选聘的基础上,历时半年完成了尽职调查、财务审计、职工股内部转让、资产评估及备案、国有股权方案批复、股份公司设立、新三板挂牌材料编制等工作。2015年“汾西电子”成为山西省第一批新三板挂牌企业。
为平稳有序推进社会职能分离改革,汾西重工按照“压缩关闭、改制重组”的总体思路,制定了社会职能改革框架方案、后勤辅业改革总体方案。在鼓励经营者持股、选取投资者的基础上,于2013年启动对原招待所的改制,组建了国有控股的山西汾西富格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实现良好的运行效益。2018年,汾西重工关闭了原厂办幼儿园,整建制将职工医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在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通过医养结合的模式,增加了附近居民的医疗、养老等资源有效供给。目前,汾西重工“三供一业”中的供水、供热已经完成,供电正在加速收尾。
通过一系列措施,汾西重工企业负担有所减轻,各经营实体激发出新的活力。汾西重工组织人事部主任罗将军表示,就公司混改“试验田”汾西电子来说,原来的亏损企业改制后随即实现止亏,此后更是年年分红。
跨入陌生领域
开辟广阔新天地
今年1月至5月,汾西重工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风力发电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350%,利润同比增长超4成。5月交付的风力发电机达260余台,创下历史纪录。成功的取得从来不是偶然,这源于汾西重工的超前布局。
汾西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前些年国内船用发电机市场的回落,公司的拳头产品销路受阻,但目前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却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就是企业在船用电机销售火爆的2006年,就以超前的眼光筹划从德国引进2兆瓦风力发电机技术,开启了从船用发电机向风力发电机发展的“跨界之旅”。
此后的时间里,汾西重工不断通过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成功自行研制出1.5兆瓦和850千瓦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开发出2兆瓦无刷同步风力发电机以及3兆瓦、5兆瓦高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等新产品,其中5兆瓦产品已实现产业链配套,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2兆瓦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批量配套。3兆瓦双馈机型和5兆瓦海上永磁风电机型也已经交付用户。
与此同时,汾西重工还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多款直驱、半直驱新产品的预研程序已经启动。汾西重工太原电机事业部总经理刘登元介绍说,目前公司实现了在研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技术与国际同步,部分在研产品样机能与老牌国际巨头相媲美。汾西重工已经成为国内重要风力发电机制造供应商。
随着海上风机全产业链成本的下降以及单机容量的扩大,鼠笼异步风力发电机正以其低成本、高可靠性等优势成为我国海上风电的主流机型,国内多家整机企业纷纷选择该项技术路线。汾西重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成立专项课题组,仅耗时4个月,就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
今年3月15日,汾西重工最新研制的5兆瓦级鼠笼异步海上风力发电机试制成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