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经济形势研判: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中央定调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
政治局会议对我国当下所处的战略环境进行了定调,有利于缓解市场对于我国外部环境的担忧情绪。近期中美外交事件加剧了市场对于两大经济体冲突的担忧。随着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不可避免;而特朗普政府对外转移矛盾来摆脱抗疫不力的做法也给中美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市场担忧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部分专家也认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已过。但政治局会议进行了明确定调,中央判断我国仍旧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旧是时代主题。
经济工作总方针: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锻长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通过构建双循环来抵消外需下降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相较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我国本土疫情最早得到控制。虽然近期本土疫情出现反复,但有了前期的经验,疫情均被控制在局部,并未造成国内疫情的二次爆发。从经济数据来看,供需两端维持反弹态势,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好转。
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更好的发挥我国的优势,提早解决潜在的外需危机。
锻长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前中央会议中经常强调补短板,但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需要补短板来弥补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需要通过锻长板来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的产业链整体水平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利好高附加值产业和龙头公司。
财政政策:财政积极有为、注重实效,下半年以落实投资为主在投资方向上,删除了传统基建投资,再次强调了新基建,新增了灾后重建。在控制疫情后,二季度国内经济迅速反弹,中央认为“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统基建来稳投资、稳经济的紧迫性下降,未避免造成新的债务风险,中央并不想再加码大基建,而是“要注重质量和效益。要着眼长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中央强调,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故在新基建方面,会议提到“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南方受灾,本次政治会议中也提到了灾后重建。
货币政策:稳货币宽信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从总量来看,中央提到“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表明流动性宽裕的格局不会改变。此前央行在答记者问时也提到,“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总量的适度,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所以从总量上来看,流动性仍旧是宽松的。
但从边际上来看,措辞已发生边际变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宽货币宽信用向稳货币宽信用转变。上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中提到的“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的表述被删除。虽然政治局会议也提到“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但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并不单纯的依赖于降准降息。央行此前提到,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继续深化LPR改革”来实现综合融资成本的下降。
房地产:坚持房住不炒,稳定市场预期
今年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地方的经济压力和财政压力使得部分投资者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但无论是一季度政治局会议的表态,还是7月份韩正副总理主持的房地产座谈会,均反复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在中央的严厉管控下,一些城市出台的松绑政策被叫停。在极少数房价出现较快上涨时,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遏制借机炒房的行为,保持市场健康运行。
本次政治局会议延续了此前的表态,这表明中央的定力较强,下半年房地产政策不会有较大变化,下半年房价大涨的概率较低。
资本市场: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促进市场平稳发展会议对资本市场提了三个要求,其一是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今年以来,创业板也推行注册制,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这表明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必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其二是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存在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财务造假等诸多遗留问题,中央首次表态要严打证券违法活动,有助于净化资本市场,缩小我国资本市场与成熟资本市场之间的差距。
其三是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重点在“平稳”二字,这表明中央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而不过度关注资本市场的涨跌。我们认为,中央的这一表态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对A股市场非理性上涨的预期,为资本市场降温,有助于A股走出结构性的慢牛行情。
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国资国企改革近年来一直被中央高度关注,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不久前刚刚被中央深改委通过,在政治局会议中又再次强调,表明中央对国资国企改革十分重视,也促使国资国企改革加快落地。
在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资国企改革的力度更应当加强,速度更应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