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国内大循环”
的概念自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后,得到政策多次强调,其背景在于我国本身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叠加今年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疫情蔓延带来生产要素流通放缓,具体要求则在于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从会议的描述来看,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当前背景下,重点关注国内消费的转化:一方面,消费升级背景下,必需消费品在进口受限背景下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另一方面,可选消费在疫情后的修复,尤其是政策支持方向如海南离岛免税值得关注。
第二,扩大有效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战略尤其得以强调;而传统基建未得到提及。新基建撬动社会资本能力强、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匹配,5G、城际高速和轨道交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空间相对更为广阔,值得重点关注。
第三,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再次提及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此前6月30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审议通过,国内国外形势倒逼下,通过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预计方案正式出台临近,国企改革相关主题的市场关注度可能提升。
第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仍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创业板注册制推出后,存量市场注册制推进、T+0等改革预计仍将平稳推进,为A股的长牛奠定基础。
第五,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7月24日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韩正强调房地产长效机制,此次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短期地产政策放松可能性不大。
财政更重落实,货币边际收紧程度有限,信用改善持续利好消费、科技。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初值下滑32.9%,创历史新低,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维持。外围流通性宽松使得国内货币政策空间仍较大,货币边际收紧幅度预计有限,信用宽松仍有望持续,消费、科技可能仍将持续受益。考虑到大金融、周期目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估值修复带来阶段性风格切换的可能仍在。尤其大金融中的券商、保险,受益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险资等长期资金持续入市、短期成交额持续处于高位,低估值个股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风险提示:央行超预期回收流动性;疫情超预期导致经济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