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近日密集发布的货运数据显示,我国国际货运市场正加速回暖。为进一步畅通外贸运输通道,助力稳外贸,从部委到地方都在加码布局国际货运,中欧班列等则成为重点。与此同时,随着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不少快递和电商企业开始大力部署自有供应链,抢滩国际货运市场。
国际货运加速回暖
今年二季度,江苏开通至45个国家的86个境外及地区航点货运航班(含“客改货”、临时包机),共执飞1332架次,平均每周111架次,完成国际货运量2.7万吨,同比增长48.5%,其中5月国际货运量增幅高达94.2%。
江苏国际航空货运交出的最新“成绩单”,成为当前多地国际货运市场加速回暖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民航货运方面,3月至6月民航局每月分别批复全货机加班包机1794班、2225班、2083班和1521班,同比分别增加401.1%、476.4%、578.5%和541.8%,实现爆发式增长。其间,民航局会同商务部建立外贸外资企业与国际航空运力供需对接机制,优化运力配置,满足重点企业国际航空货运需求。
铁路货运方面,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国际货运班列也交出一份优异答卷。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其中,6月开行1169列,再创新高。另据海关统计,上半年监管中欧班列运输进出口货物510.5万吨,同比增长30.9%。由此可见,中欧班列已经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支撑。
“疫情蔓延对国际海运、空运等造成较大冲击,部分运输方式受阻,跨国货物运输方面存在较大缺口,而中欧班列发挥低成本、高时效的优势,确保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和通关的便利性,有力保障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通道畅通,保障了特殊时期外贸正常运行,为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部委和地方积极布局
为更好助力稳外贸,近段时间,从部委到地方都在积极部署进一步提升国际货运能力。
交通运输部会同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今年4月联合印发《关于当前更好服务稳外贸工作的通知》,从国际海运、航空货运、中欧班列、国际邮件快件寄递、国际道路货运以及集装箱铁水联运等方面提出了畅通外贸运输通道的具体要求。
国家发改委近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对此,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表示,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统筹研究,优选一批区位条件优越、设施基础良好、运行规范有潜力的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及地方投入力度,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枢纽,促进中欧班列降本提质增效。
据严鹏程介绍,下一步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中欧班列枢纽设施,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此外,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将积极开行至中亚、俄罗斯的国际货运班列,拓展至欧州、西亚、南亚、蒙古国的国际货运班列,打造乌鲁木齐中欧班列国际集散中心。
多地也将提升国际货运能力作为重要战略布局。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和物流合作座谈会在重庆举行。据悉,在战略通道方面,双方下一步将推动两地中欧班列集结点、场站、舱位、货代、运输和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
根据江苏省政府网站消息,江苏近日发布关于组建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的通知,提出为推进新时代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有力促进货运班列提质增效,决定组建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省班列公司通过整合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有关班列公司资产,并引入央企资本组建,注册资本为10亿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际货运班列稳定性高,是开展跨国货物运输的重要途径,发展较早的渝新欧、蓉新欧等班列在稳外贸方面已经显现出突出成效。目前,各地布局国际货运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头部企业加速抢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鼓励更多企业布局国际货运的政策利好也在持续释放。
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并指出支持快递企业发展空中、海外网络。
《关于当前更好服务稳外贸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提出,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利用自有全货机、包机、租赁飞机等多种方式增加国际航空货运运力。
目前,包括圆通、京东、顺丰、阿里等在内的不少快递和电商企业正大力部署自有供应链,进军国际货运市场。
记者了解到,由顺丰出资参与的以货运为主的湖北鄂州机场正在加速建设,预计明年底投入使用。顺丰方面表示,未来将以鄂州机场这一枢纽为中心,全面打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路航线网络,作为实现公司航空网络结构优化、降低航空网络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
此前不久,浙江嘉兴市政府与圆通速递母公司圆通蛟龙集团举行投资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圆通蛟龙集团在嘉兴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