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 大湾区和国内市场是我们最好的"筹码" 预计明年二期投产
时间:2020-07-2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粤芯半导体的成立和量产,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强“芯”路上重要的里程碑。它填补了广州芯片制造的空白,带来了广东省唯一实现量产的12吋晶圆产线;还快速带动了半导体产业链元素的聚集。

2017年12月,粤芯正式落户广州开发区,并于2019年9月投产。从2018年3月打桩算起,粤芯实现量产仅用时18个月。据半导体行业分析机构芯谋研究统计,包括粤芯在内,目前国内真正进入量产的12吋产线主体只有九家,其中大陆企业为六家。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2014年之后新成立的大陆主体企业中,实现量产的仅有粤芯;不过,中芯、华虹则是2014年以后新增产线量产最多的企业。

2020年第一季度,粤芯在人力减少21%的情况下,产出高出预期25%,生产周期缩短5%以上。据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介绍,目前粤芯一期正处于量产爬坡阶段,预计16000片的月产能有望在年底实现满产;此外,预计二期将在2021年开始投产,在该年底之后实现另外19000片的月产能。

不少媒体称粤芯的量产是“广州速度”、“黄埔速度”。在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看来,这些称呼引出了另一层含义:从无到有的建设不仅依靠企业自身,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比如,在建设过程中,包括很多在基建过程中应序列进行的审批事项,调整为了平行进行的信任审批。他坦言,如果没有这些支持,也就没有粤芯的速度。

粤芯落户广州之前,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已是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和通信类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占据中国近六成的芯片市场,但这里的芯片生产却未能如市场需求般强势。珠三角需要利用好终端客户集聚带来的市场优势,强化产业链的完整度,打造一个更为集中、高效的产业圈。这是驱动粤芯落户广州的原因,也是促使当地政府为粤芯提供支持的原因。

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持续的贸易摩擦,都在影响着全球市场。但李海明认为,国内在疫情控制和复工复产上取得的良好进展,带来了国内半导体加速国产替代的机遇,尤其是在目前国产芯片比例仍不足20%的情况下,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但他也指出,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国际化产业,任何一个国家或区域都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国际合作不能被摒除。“我们应该抓住一个最好的筹码。”李海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就是足够大的国内市场。“我们一方面要认清现实,另一方面乐观审慎地抓住手上所具备的资源,强化我们的优势。”

大湾区强“芯”的机遇

《21世纪》:粤芯落户广州,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李海明:首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对于任何一个芯片制造或设计公司,能够落户大湾区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芯片所面对的终端客户,从最普遍的消费电子产品,到工业控制、白色家电,再到汽车电子等,大湾区能够全面覆盖。非常多元的各种层级的客户和市场,对于公司的启动和爬坡,以及长远的发展都是沃土。

第二,政策。其实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很好的产业政策,广州黄埔开发区的中新知识城是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园区,已有非常好的基础建设和规划铺路。对我们来说,能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中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另一方面,我们也享受到了黄埔区和开发区、广州市和广东省政府在落户、建设、运营和投资等方面,以及其他一些配套政策上的支持。

第三,人才。粤芯的核心团队来自国内外各个地方,开发区政府给了我们很好的人才引入政策,解决了我们工作、买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相关问题。核心团队之外,是未来的人才招募和培养。广州有很多优秀的高校,我们现在和他们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未来我们有机会依靠在地优秀的学子,让芯片制造以及周围的半导体产业链,有长久且高水准的人才输送来源。

《21世纪》:为什么大湾区有最大的芯片市场但芯片生产相对弱一些?

李海明:这其实有历史、政策和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因素存在。我倒不觉得需要深究原因,但我们要知道怎么结合每一个区域现在的优势,在合适的时间点集中力量去做到国家希望我们做到的事情,比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之下,怎样才能在最合适发展的市场端——这个最符合应用开发需求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特殊机会?

之前,珠三角基本没有什么半导体制造产业,但这里却是芯片使用量最大的区域,市场需求也还在不断地增长,没有出现平化甚至衰退的迹象。我们必须要开始反思,在最多应用终端客户集聚的珠三角,怎么能让半导体产业链变得完整,打造更有效率和集中的产业圈。

粤芯补足了产业链的制造环节。从设计到制造,然后到封装、测试,以及终端应用,链接完成后就有了“一日产业圈”。各个环节的厂商和企业,能够迅速实现高效交流,以解决问题或是开发新的生意机会。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其他区域做产业竞争力上的抗衡。这驱使了粤芯落地广州,和各级政府帮助粤芯顺利落户。

《21世纪》:粤芯被寄予厚望的原因也包括集聚作用,一个健康而且强劲的产业生态该如何构建?

李海明:我们确实起到了一些好的产业聚集效用。整个产业链现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