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将有越来越多科技含量高、商业模式好的优秀公司不断登陆科创板,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华夏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周克平的感触,代表了多数基金经理的心声。
汇添富创新增长基金经理马翔坦言:“我们研究科创板的时候,发现新一代的科技型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学历、专业程度都很高,给了我们更多信心,期待更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管理层能带领更多优质企业真正走向伟大。”
作为科创板投资的主力军,公募基金以专业性开道,秉持理性和发展的眼光为科创板企业定价,引领市场开启了一轮壮阔的成长股行情,也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
科创板开市已满一周年。在这一年中,公募基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22日,40只科创主题基金成立以来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超过40%。在首批成立的科创主题基金中,南方、易方达、华夏旗下的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迢迢银汉,群星璀璨。科创板的一周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提质增效、稳步上扬、国际机构投资者不断入场的一年。随着科创板逐渐成熟以及科创50指数的推出,公募基金的“追星之旅”才刚刚开始。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回想起最初的筹备工作,业内一位人士感慨,2019年春节刚过,各大基金公司就忙开了。一边积极上报产品,一边抽调精英组建科创投资团队并进行调研,还要紧盯行业动向,“与时间赛跑”成为常态。
短短两个月内,就有上百只科创主题基金上报,不少公司一口气上报了多只不同类型的科创产品。
大公司明显跑在了行业前列。2019年4月22日,华夏、易方达、南方、嘉实、工银瑞信、汇添富、富国旗下7只科创主题基金获批发行。2019年4月26日,首只开放募集的科创主题基金——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正式发售,限额10亿元,仅半个小时额度便告罄。4月29日,首批获批的另外6只科创主题基金启动发行,认购金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华夏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的认购金额近250亿元。
从回报来看,首批科创主题基金的表现整体好于之后问世的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22日,首批7只科创主题基金回报均超过70%,其中南方、易方达、华夏旗下的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南方科技创新以130.14%的回报排名第一。
亮丽的回报从何而来?打新是公募从科创板领到的第一个红包。不仅仅是科创主题基金,统计数据显示,1601只公募基金的获配科创板股票金额总计133.81亿元。如果根据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140%计算,科创板公司上市首日给1601只基金带来了合计187亿元的收益。
在最初对于科创板的投资中,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严守估值体系,在开市后5天内执行“落袋为安”的策略。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茅炜坦承,从产品的过往定期报告来看,在科创板开市初期并没有买入太多的科创板公司。“我们认为当时的大部分公司估值偏贵,同时在安全边际不足情况下,没有特别重仓买入。”
“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无论是研发支出还是科技含量都比较高。这些企业上市后出现了明显分化,只有极少数企业的股价屡创新高,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在消化估值。我们认为,时间长了之后,大家不会因为它是科创板而给予估值溢价,最终还是要回归企业本身。”茅炜补充道。
广发基金策略投资部负责人李巍表示,截至2020年7月10日,科创板的整体市盈率(TTM)为125倍,仅次于创业板,市销率、市净率水平分别为9.85倍和18.41倍,均位居A股各大板块之首,主要是受上市初期新股溢价以及板块初期的稀缺性溢价带动。
“从所属科创主题来看,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生物医药以及电子核心产业(芯片设计)领域聚集了多个国内细分龙头类的优质企业,多数优质标的具有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李巍说。
经过近一年的调整之后,金山办公、南微医学和传音控股等科创板个股开始频繁出现在科创主题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名单中。事实证明,基金经理在认可并看好科创板推出的重大意义和长期价值的同时,依然以审慎的态度进行每一笔投资,努力实现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
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
硬核立身凸显自主
如何看待汇聚众多优质科技创新企业的科创板?怎么投?基金经理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从上市门槛和交易机制上,科创板具备明显的优势。李巍表示,科创板在上市定位和上市门槛上突出板块特色的同时兼具包容性,重点支持新技术、新产业企业,同时也兼顾新模式、新业态企业,将会吸引更多成长前景广阔的优质科创企业留在A股,也为已经在海外上市的科技企业回A预留了制度空间。交易机制上,涨跌停限制更加宽松,从制度端有利于企业的估值尽快回归理性水平。另外,科创板的退市制度堪称A股史上最严,对于建立A股优胜劣汰机制、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意义重大。
就“含科量”而言,科创板毫无疑问是领先的。华夏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周克平认为,“含科量”里以研发费用率作为标准,研发费用率最高的公司达到30%以上,平均在12%,中位数在10%,比现在大部分A股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