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中介机构的“竞技场”。经历科创板的设立、开板、上市,随着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试点注册制地不断推进,更大规模、更强实力、更高水平的一批中国投行正在成长中。
科创板有效提振了投行的业绩。数据显示,2019年,券商IPO业务收入总额112.83亿元,较2018年增长104.7%。2020年上半年投行IPO收入同样实现翻番,其中,科创板业务为券商IPO承销业务贡献了最重要的收入增量。今年上半年成功上市的企业承销费及保荐费合计54.5亿元,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就为券商贡献了30亿元的承销保荐费。
如何真正将中介机构职责执行落地、如何发挥好“看门人”的作用、如何兼顾科创企业风险特性,这些都是摆在机构眼前的新挑战。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中介机构的“竞技场”。
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经历科创板的设立、开板、上市,随着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试点注册制不断推进,更大规模、更强实力、更高水平的一批中国投行正在成长中。
注册制来了“看门人”面临挑战
如果说降低企业发行上市门槛,为科创板“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提供了可能,那么,让企业充分披露信息、揭示风险,则是为此提供了实践基础。
注册制下,充分信息披露是最核心的特征。监管着重从投资者需求出发,从充分性、一致性、可理解性角度来做信息披露审核,并从以上“三性”督促发行人及其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强化中介“看门人”责任。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一方面是32家企业经过公开化审核问询和现场督导后,感受到把关压力,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另一方面则是,许多公司在上市委会议暂缓审议后,经履行严格核查披露程序正常过会。特别是经过审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对推动和督促发行入履行信息披露主体责任、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发挥了积极的威慑作用。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兼董事长朱建弟表示,科创板通过一系列政策督促发行人承担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第一责任,督促中介机构履行信息披露核查把关责任。一是抓早抓小,针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发行人申报材料信息披露不规范、中介机构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及时采取约见问询、谈话提醒、出具监管工作函等工作措施,要求相关主体及时整改。二是事后加强监管问责,分层分类处置,传导监管压力。根据不当行为性质、违规事实的严重程度、主体责任,对招股说明书等申请文件编制、审核问询回复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尽责的行为,予以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作为压实、压严中介机构责任的重要措施,科创板上市规则中辟出专章,对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加以强调和完善,尤其是以公开披露核查意见为抓手,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形成对保荐机构的市场化约束。此次推出多处制度创新,包括延长持续督导期、细化持续督导责任等;还要求保荐券商持续关注上市公司日常经营和股票交易,定期披露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同时,规则还列举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关联交易或为他人担保等重大事项、核心竞争力丧失竞争优势等多种情况,需要保荐机构对此发表意见并披露。
国金证券总裁助理兼承销保荐分公司总经理任鹏表示,对于保荐机构而言,成功将企业送上科创板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伴随科创板企业陆续上市,持续督导工作才刚刚开始。科创板延长督导期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多数科创板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利润比较低甚至未盈利,未来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强化机构的督导职责,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同时对企业的规范运作也有所助益。
“注册制下中介机构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收益,同时也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市场保荐优质的上市公司。”天风证券副总裁丁晓文表示,无论是新证券法还是跟投制度,都在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行在选择服务对象的时候,也会做更细致的甄别。
科创板出世“看门人”迎来机遇
科创板强化了“看门人”责任,也推动了“看门人”的成长。
数据显示,2019年A股IPO企业数量达203家,募集资金达2532亿元,较2018年分别提升93%、84%,募资额更是创8年来新高。这一增长态势在2020年得到延续,今年上半年,共计118家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IPO,同比上升84.38%;IPO募资金额共计1387.12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3倍,创近5年同期新高。
自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以来,A股市场的IPO数量及规模均有了显著提升。从各板块IPO发行情况来看,2019年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有70家,占A股市场IPO企业数量的34.48%,为各板块之最;科创板IPO企业募资额为824.27亿元,仅次于主板市场。2020年上半年,科创板优势持续,共计4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IPO数量占比39%,募资金额共计501.95亿元,IPO募资规模占比36%。
科创板有效提振了投行的业绩。数据显示,2019年,券商IPO业务收入总额112.83亿元,较2018年增长104.7%。2020年上半年投行IPO收入同样实现翻番,其中,科创板业务为券商IPO承销业务贡献了最重要的收入增量。今年上半年成功上市的企业承销费及保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