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5年的平煤集团,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开发的大型煤炭基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而前身为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的神马集团,在改革开放之初,结束了我国高品质轮胎骨架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如今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下称“平煤神马集团”),即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家中国500强企业重组而成。这样一家以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营业务的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不仅是雄霸一方的地方产业龙头,也是拥有平煤股份、神马股份、易成新能3家A股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资本市场强兵。
近日,证券时报“资本市场30周年——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走进平煤神马集团,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进行面对面专访,以求探析这家大型企业集团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经验。
破解“矿竭企衰”难题
打造三大业务板块
作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平顶山素来享有“中原煤都”的名片。凭借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平顶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逐步孕育出了平煤神马集团这一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
“2008年,平煤神马集团由平煤集团、神马集团重组而来,目前集团资产规模接近2000亿元,去年营业收入达到1644亿元,是河南省工业企业一张亮丽的名片。”谈及平煤神马集团的发展成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称,近20年来,平煤神马集团坚持“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了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双千亿”的历史性跨越,已经发展成为以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产业,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国经营的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作为河南省省管重要骨干企业,平煤神马集团一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转型标杆、改革先锋,很好发挥了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引领、带动、支撑作用,走在了全省国有企业前列。
“资源型企业转型是世界性难题。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煤炭行业整体都受到了很大冲击,企业也开始对单一煤炭生产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自此踏上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
李毛表示,近20年来,为彻底改变单一煤炭生产局面、破解“矿竭企衰”的发展难题,平煤神马集团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转型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持之以恒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非煤产业收入比重已占到全集团的80%以上。
据悉,目前该集团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形成煤焦、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产业,煤基尼龙化工、煤基硅材料、煤基碳材料三条特色煤基产业链,及平煤股份、神马股份、易成新能三个上市公司平台。
“平煤股份作为煤焦产业发展平台,为拓展和延伸特色煤基产业链,提供充足的原料、能源等资源要素;神马股份作为尼龙化工产业发展平台,主要承载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延伸;易成新能作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平台,主要承载煤基硅材料、碳材料产业链延伸。”李毛称。
发掘煤炭资源价值
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源于煤,又不止于煤,是平煤神马集团近20年来改革探索的发展主线。
利用平顶山矿区煤种独特、基础稳固的优势,近年来,平煤神马集团积极推进“大精煤战略”,把煤炭生产全面转向焦煤开发,将煤炭从传统燃料转变为化工原料。一方面把原煤升级为高附加值炼焦精煤,另一方面充分发掘煤炭资源价值,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使煤炭资源从焦化初级产品,到尼龙、炭素系列产品,一直发展到改性工程塑料、高纯度硅烷、电子级多晶硅等高端产品。
“集团煤炭产品主焦煤是全球稀缺的战略资源,具有低硫、低灰、低磷、低碱金属、热态指标好、有害元素少等先天优势,品质世界第二、全国第一,产量国内第一,目前储量可稳定开采70年以上。”李毛介绍称,集团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以炼焦副产品氢气、精苯、合成氨为原料,打通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使原煤等低端产品一直延伸到高铁组件、航空轮胎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产品附加值增加几十倍。而煤基硅材料产业链以焦炉煤气提取的氢气为主要原料,开发出高纯度、电子级多晶硅等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全球第二家硅烷法生产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的企业,彻底打破高端电子原材料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此外,煤基碳材料产业链以煤焦油为原料,进行针状焦、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石墨负极材料等高端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从原料煤到高端石墨电极,资源价值提升了上百倍。
在逐步收获产业链延伸带来的资产价值提升后,平煤神马集团近年来又进一步在强化产业链互联互通方面做文章,以系统集成与多项目联产为依托,重点建设了平顶山尼龙化工、许昌硅基新材料、开封精细化工等产业园区,最大限度放大资源价值功能。
在李毛看来,园区化发展不仅实现煤基产业链纵向延伸,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也使资源在横向布局上相互连通,实现多条产业链耦合共生、聚变增值。
“比如‘中国尼龙城’与硅碳新材料产业园直线距离不足15公里,许平南公路和矿区自营铁路贯穿其中,拥有平顶山矿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