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闽地一方,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兴业证券从1991年福建兴业银行证券业务部的六尺柜台,发展成为一家全国性、综合类、创新型证券金融集团。29年来,兴业证券是国内少数没有变更过名字的证券公司。“兴业”两个字也寄托着人们对事业和生活美好的期待,让人感受到其深厚的品牌积淀和文化底蕴。
兴业证券董事长杨华辉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在行业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将文化建设与公司经营管理有机融合,打造和沉淀适合公司自身发展战略、具有兴证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作为兴业证券的早期创业者之一,杨华辉横跨证券、银行和信托三个行业,从事金融业30年,金融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他对行业和公司文化有独到的理解。上任兴业证券董事长不久,他就提出了建设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开拓进取、担当奉献、创新协同”的集团新发展理念,在他的倡导下,兴业证券特色文化在稳健与专业的底色之上,凝聚了一份协同力与进取心。
让专业精神融入血液
杨华辉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意识层面的思想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是一个群体共同的价值观。”
证券公司格外强调“专业是一种精神”,这种专业性知易行难,体现在多个业务端口。例如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一直在践行,研究既要秉持专业稳健的行业精神,所有的分析框架、判断依据建立在严密的学术基础上,又需要敬畏与责任,在“正心”与“勤奋”下,为投资者提供行业投资机遇的专业判断,帮助投资者厘清中国资本市场新格局,向投资者传递资本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念。
兴业证券的子公司兴证全球基金在业内看来也有些“另类”,因为它是一家敢于“做减法”的基金公司,不盲目发行基金,始终把握自己能力的边界,以专业素养维护持有人的利益。兴证全球基金曾经多次在最关键的时候给投资者写公开信,给予投资者及时而有效的提醒,这便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客户负责任的体现。
得益于专业性的坚持,兴业证券在投研领域战略性投入,如今已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旗下投研部门和子公司实力长期稳定在行业第一梯队。
杨华辉表示,兴业证券将秉持专业稳健的精神,持续打造公司投研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发挥智库服务作用,让专业的力量进一步彰显。
在全行业如火如荼向财富管理转型的趋势下,兴业证券还提出“兴于远见,智享未来”。杨华辉解释说:“中国证券行业的财富管理转型注定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中短期必须把握住业务发展的风口,中长期来说又必须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我们坚持精品化定位,丰富产品矩阵的广度与深度,完善客户分类分层的精细化服务体系,加强投资顾问服务的专业化建设。我们正在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财富管理‘铁军’,巩固财富管理的护城河。”
杨华辉介绍:“兴业证券始终肩负着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不断深化自身综合的、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并将这种专业精神深深根植自身血脉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提升社会直接融资比重、优化社会融资结构作出自己的贡献,努力成为推动创新创造、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把协同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兴业证券企业文化始终坚持与时代发展共奋进,如今,这其中多了一份创新与协同。
兴业证券从2018年以来坚定推行“集团化”战略,在业内影响颇深。杨华辉说:“目前兴业证券内部已经形成了高度协同的文化,形成自上而下的全面系统化与制度化协同。目前,集团协同的成果与成效已经在多个领域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将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成为建设一流证券金融集团的强有力的重器。”
“重器”二字分量千钧。从协同制度的完善,到协同指标的优化,到分支机构转型,再到业务的推动,集团协同的价值在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上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近3年来,兴业证券完成了营业网点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覆盖布局、分支机构转型升级,分公司数量从38家(2016年年报数据)升至83家(2019年年报数据),跃至全国首位,分公司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真正成为区域战略落地、集团业务协同的重要平台。
“资产托管和外包服务业务最先受益于集团协同,原来是公司的一个部门做相关业务,现在通过协同,借助全集团的力量,资产托管和外包服务业务规模增速行业领先,2019年新增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排名同业第四,期末存续规模达1717亿元,同比增长95%。”杨华辉介绍。
同样,无论是股权、债权业务承揽,还是基金、资产管理的产品销售,两三年来快速有效的成果无不体现了集团协同的优越性。
致力打造严密的内控体系
“一流的证券金融集团必须有完善的内控体系,正如一流的汽车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一流制动系统。”杨华辉对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这得益于他在商业银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得益于他长期的理论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的理论与设计。近2年,杨华辉一直致力兴业证券内控体系的打造,从风险、质控、合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