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在江苏如皋偏安一隅的造车新势力江苏赛麟(全称“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
7月2日晚间,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通报称,经依法依规的审计、核查,发现江苏赛麟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晓麟等人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江苏赛麟巨额资金等问题和重要线索,公安机关业已受理案件并正在对相关人员涉嫌犯罪的行为依法开展侦查。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公开举报事件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今年4月底,江苏赛麟前法务经理乔宇东发出一封公开举报信,称王晓麟涉嫌虚假技术出资、贪污巨额国资,请求相关部门予以调查。
7月3日,北京朗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武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皋经开区管委会对于这类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为了回应各界关注,可以发布有关情况通报,但至于王晓麟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最终还应由司法机关来作出认定。
尽管事情尚未迎来终章(如皋经开区管委会称,将适时发布阶段性工作情况),但这个昔日的明星招商引资项目已经基本沦为“弃子”。
近日,江苏赛麟的国资股东南通嘉禾也采取了公司资产保全措施,向法院申请冻结了如皋的两座工厂以及办公室,同时承诺给江苏赛麟的员工解决社保、公积金等问题,但“2020年6月30日前办理完毕离职手续”的硬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资股东暂时解散团队的倾向。
一年之前,赛麟还曾风光无限。去年这个时候,赛麟在北京鸟巢体育馆举行了一场高调奢华的发布会,准备为后续的产品上市造势。作为总投资178亿元人民币的超级项目,江苏赛麟不但是南通市当时单体总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还被列入了江苏省的“十三五”规划。
王晓麟是否真的如乔宇东所说,通过虚假技术骗取了巨额国资并辗转进入了个人腰包,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赛麟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赛麟项目的问题,事实上很早之前便已露出端倪。典型的表现是,此前王晓麟承诺的量产计划被一再延迟,而由于技术、股权分配方面的争议,赛麟引入新股东的计划也一直未能落地。
真假技术之谜
启信宝信息显示,江苏赛麟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其中,南通嘉禾持股34%,王晓麟实际控制的四家外资公司则共计持股66%。关键在于,南通嘉禾以现金入股,而另外四家公司却以技术入股,未出一分钱。
这也是乔宇东举报的切口,他认为,王晓麟实际控制的四家外资股东疑以虚假技术出资,作价66亿元,骗得了江苏赛麟的股份,因为只有国资股东以现金出资了约34亿元,还陆续向公司提供了约32亿元的借款。
外资股东及江苏赛麟是否掌握整车技术,以及该技术是否值66亿元在公司内部争议也较大。部分员工认为,公司根本没有这些技术,也有员工认为,不至于没有任何技术,只是估值的问题。
但拥有整车技术是吸引国资股东现金入股的重要因素。从四家外资股东的8份资产评估报告中不难发现,如皋国资有着赛麟车型2018年投产的预期:在收益法评估模型中,两家资产评估公司都将2018年作为相关技术贡献收益的起始节点,无论是赛麟SUV还是迈迈纯电小跑车,2018年每款车都预计贡献收入数亿元人民币。
一位早期在江苏赛麟负责技术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掌握整套车型技术的情况下,国产化一般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2017年上半年,江苏赛麟已经陆续完成了主要团队的搭建,按计划,SUV车型2018年年中就可以投产。
但这一计划太乐观了——直到现在,赛麟SUV车型也未上市,而迈迈纯电小跑车,也直到去年年底才得以上市。
有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皋方面一直在跟进赛麟的研发进度,但团队关于车型几乎“一无所知”,尺寸、定位都没有,发动机也没法设计,在这种情况下,2018年投产是不可能的。
多位早期在江苏赛麟工作的技术人员表示,从他们的工作经历来看,赛麟很有可能并没有宣称的SUV整车技术。
国产化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蹊跷,赛麟首批招入的技术主管相继离职,市政府相关人士也在“2018年不可能量产”以及日常的反馈中意识到,赛麟承诺的整车技术生变。
据悉,2018年如皋市政府曾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过调查。年中左右,一个由如皋市政府人员及江苏赛麟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工作组,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一轮问话。“录音机放在桌上,摄像机对着。”上述知情人士回忆,“但每个人能回答的只是:我自己没有看到过。”
该人士对这种调查方法感到困惑。“从逻辑上讲,你没法证明一个东西不存在,但要证明它存在就很简单——如果有,你拿出来就行了,为什么不直接找他们要呢?”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从那时起,公司内部便淡化了几款车型的技术,开始强调赛麟S7和S1这两款超跑,并更多地搬出美国赛麟汽车的创始人史蒂夫·赛麟,说他是诸多方面领先的技术专家,只要他在,江苏赛麟的技术就是领先的。
尽管量产不顺,但车型的开发并未停滞。综合多位赛麟早期员工的说法,江苏赛麟在中美两国都找了公司为自己做整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