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站稳3000点,“牛市旗手”再度异动,头部券商合并传闻再起……
7月2日,A股大涨,“牛市旗手”券商板块掀起涨停潮,消息面上,两大券商龙头合并的消息再度传来。据外媒报道,中信证券母公司中信集团将作为主收购方,从中央汇金手中购买中信建投的股份,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相关细节仍在敲定中,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内部均同意了这项合并计划。
这个传言在两个多月前已“震动”市场,但这次相比上次传言显得更加明确和具体。值得玩味的是,4月14日传言“满天飞”的当晚,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均快速发布了辟谣公告,但对于最新传闻,券商中国记者多次联系,但两家券商相关负责人均保持“沉默”,甚至直接挂断电话。不过,7月2日深夜,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双双发布公告称,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也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外媒报道的消息一看就是“假消息”,因为中信集团收购中央汇金所持有的中信建投股份,并不需要两家券商内部讨论同意。不过,多位受访人士私下表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两家券商合并是可行的,目前来看也有较大的可信度,其中至少有五大背景可以作为合并事项可行性的“蛛丝马迹”。
其一、中信集团今年来核心高管相继完成更替,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中信集团正开启新的阶段。
其二、中信集团对中信建投的业务和人事素来有较大话语权,中信建投证券的党组织关系归中信集团党委管理。
其三、双方在人事、文化上等多方面渊源颇深,合并不存在深度障碍。
其四、“中信系+中央汇金”持有中信建投股权比例超过40%,中信证券“清仓”减持虚晃一枪。
其五、同类项合并是打造航母券商的现实需要。
经过近日大涨,根据7月2日最新收盘价计算,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已属于市值最高的两家券商,总市值分别为3368.72亿元以及3315.47亿元,若合并,总市值将达到6684亿人民币,超过945亿美元。就资产规模来看,根据2020年一季报,合并后资产规模将达到超过1.2万亿,净资产为2400亿,成为遥遥领先的内资券商“巨无霸”。
业内人士认为合并事宜“可信”
监管将出台何种措施来打造航母券商,深受各界关注。4月份,有传言称“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以及两家公司主要股东中信集团和中央汇金等,正就两家证券公司合并的可能性进行研究”。此后,两家券商是否会合并,多次被业界探讨,但多属于“隔岸观火”的状态。
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在6月23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再次对该事项进行回复,公司并未听闻相关(与中信建投证券)合并消息。
7月2日,有外媒称,中国正在加快可能合并国内最大两家投行的进程,此举将缔造出一个规模820亿美元的行业巨擘,并可能在中国130多家券商间掀起一股整合潮。
值得一提的是,近段时间,有相关券商中层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两家券商合并一事确在推进中,但从筹划到出现实质性结果,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但该说法未得到进一步确认。
对于外媒报道事项的真伪,券商中国记者多方求证,并未获得官方回复,但是多位受访人士私下表示,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两家券商合并是可行的,目前来看也有较大的可信度。
不过,晚间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未曾召开过党委会审议批准上述传闻所称的相关计划,也未得到任何股东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本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背景一:中信集团今年来人事变动频繁
今年以来,中信集团高层人事变动频繁。今年3月20日,央行原副行长朱鹤新接棒常振明,成为新一任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5月29日,原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任生俊被任命为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监事长;6月中下旬,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炯正式退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奚国华接任中信集团总经理之职务。
中信集团三位核心高管更替后,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中信集团正开启新的阶段。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后续中信集团将分为两大分集团,一个是金融集团,一个是实业集团,其中金融集团将由现任董事长组装。
背景二:中信集团对中信建投的业务和人事有较大话语权
时至今日,中信建投证券依然在沿用中信的商标,无声地向市场传递一种声音,“我们渊源颇深”。除了商标的使用外,中信集团对中信建投证券的业务和人事有较大的话语权,这被视为二者可能合并的第二个大背景。
简单回顾历史,2005年,中信证券与中国建银联合收购了处在经营困境中的华夏证券,更名为中信建投,前者持股比例60%。后来,在“一参一控”政策的作用下,2010年末,中信证券将所持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北京国管中心,中国建银将所持股份划转给中央汇金。
2008年,中信建投与中信集团首次签署《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签约有效期为两年。2010年以来,双方关于商标使用事项已续签4次,每次续签合同的许可期限均为3年,最近一次商标使用签约为2019年,有效期为两年,至2021年4月份终止。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