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6月29日,公司公告称,拟向激励对象授予209万份股票期权,涉及的标的股票种类为人民币A股普通股,约占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22,668.1929万股的0.922%。股票行权价格不低于94.77元。股权激励对象包括公司部分高管以及技术骨干。经股东大会通过后,授予的股票期权自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满12个月后可以开始行权。第一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19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第二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19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56.25%;第三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19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95.31%。
点评: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股权激励方案彰显管理者信心。
通俗的讲,就是在临床试验阶段前,对受试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评价、检测、研究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药效学研究服务、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服务和药物筛选。
其中,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包括安全药理学试验、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生殖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癌试验、局部毒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等评价试验;药物筛选是指通过体内及体外试验选择出具有开发价值的候选分子。此次股权激励行权价格价高,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临床前研究服务具备专业性壁垒,只能在专业的GLP实验室中开展。公司拥有北京和苏州两个GLP实验室,建立了系统的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平台和GLP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国内以及多个国家,包括国际机构的GLP认证和检查,无论设施面积,评价品种还是专业性,都位居细分子行业领先水平。2019年,公司助力客户完成230余个大分子创新药的IND申报工作,获批60余个,获批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公司业绩都实现了快速增长。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56.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64.6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亿元,同比增长71.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8亿元,同比下滑15.89%。基本每股收益1.11元。2020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07.9%,实现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59%;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Biomere并表以及产能扩张带来的订单增长是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之一。目前,公司的总产能为31500平,太仓基地的产能是去年下半年建成,估计今年全年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加之北京试验房的改造,公司产能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公司计划2020年在苏州新增5400平实验基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一季度公司业绩几乎未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除开工延迟外),疫苗类等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的订单还有所增长,这主要受益于国内CRO行业的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在手订单超过10个亿。产能扩张的同时,公司加大了设备的投入,购买了大批专业仪器。特别是在生物分析与临床分析、细胞与基因分析、病理、眼科、呼吸以及心血管药理等专业给予了特别的投入,为公司未来订单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眼科领域CRO服务能力获得重大突破。公司通过引进海外眼科领域领军华人科学家,在眼科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如建立了食蟹猴眼压动物实验模型,完成了验证实验,并已成功为美国委托方完成两个治疗青光眼新药的药效实验,成为国内首个具有此类CRO服务能力的实验室。
新技术助力公司CRO服务能力提升。公司不断加强在生物技术药物评价领域先进技术的探索,建立了连续静脉输液等专有技术能力和利用MSD进行生物分析等高效的测试方法,提高了药物评价的综合能力;成功开展了多个cell-based中和抗体检测试验,为今后相关试验提供了模型基础。同时,公司着手建立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建成后可具备独立开展动物PET-CT等高端检测技术,2019年已完成土建施工及防护工程建设、取证验收等工作,目前正在履行监管部门的验收备案程序。
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有助公司业绩增长。公司上游为试验动物,包括小型啮齿类动物,主要是小白鼠以及大型灵长类动物黑猩猩等,为了增强对上游试验动物的掌控能力,公司位于广西猴厂已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年内将有部分投产,预计3年达产,届时公司的动物实验成本将有所降低。下游公司布局药物临床CRO服务领域。公司于2018年8月和2019年10月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苏州昭衍医药和北京昭衍医药,主要业务为药物早期临床试验服务(临床Ⅰ期及BE试验)。该业务为公司主营业务向下游的延伸。
公司于2019年底建成2家临床医学中心(分别在通化,海南),已经开始承接业务。太仓人民医院的临床中心计划今年下半年建成。广东与医院战略合作的临床中心正在项目引流中。考虑到“4+7”
带量采购成为常态,创新药迎来黄金发展期,以及60天快速审评政策的推出,未来3-5年内,早期临床的需求量会呈现井喷式增长,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未雨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