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7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52号文”)后,国家发改委在轨道交通审批上从紧从严,52号文落地两年来,国家发改委还没有批复一个中运量轨道交通规划。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上一次批复中运量轨道交通规划,还是在2016年2月批复《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此后四年,中运量轨道交通审批一直处于冰冻期。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前,柳州、潍坊、济宁市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均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受理,但却迟迟未有下文。“我们翘首以盼,只能干着急。”他说。
52号文将地铁和轻轨两类轨道交通项目审批,对地方财政收入和GDP的要求提高到了原规定的两倍以上(详见中国经营网2018年7月13日报道《城市轨交申建标准大幅提高已获批城市多有不符》)。52号文规定,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
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而在2003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中,对此要求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60亿元以上和600亿元以上。
翘首以盼
四年的审批停滞,拟建设轻轨城市和轻轨生产企业对批文的渴望更加强烈。
接近柳州市政府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为了加快规划审批速度,2018年8月,柳州市专门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上报工作领导小组”,调动各方力量资源参与建设规划上报工作,并多次赴北京向国家发改委汇报。
桂林市也在积极推进中运量轨道交通规划上报相关工作。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桂林市市长秦春成曾公开表示:“恳请国家发改委同意桂林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正式上报并优先批复”。
“52号文之后,国家发改委没有批复任何一个城市的中运量轨道交通规划,大家都很无奈。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规划做好,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进行上报,然后等待批复。”桂林市政府人士对记者说。
中国中铁人士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基建再次成为当下稳增长利器。预计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这将给中运量轨道交通行业带来发展契机,“我们预计下半年将会有城市陆续获得建设轻轨的批文。”他说。
扎堆中运量
中运量轨道交通批复停滞四年,而这四年,正是中运量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领域遍地开花的时期。
按照运载客流量大小,轨道交通分为大运量、中运量和小运量。大运量单向可运送3万~6万人/小时,如地铁和城郊铁路等;中运量单向可运送1万~3万人/小时,如轻轨、单轨、磁悬浮等;小运量单向可运送1万人/小时,如有轨电车等。
2016年10月中旬,比亚迪(002594.SZ/01211.HK)宣布进军轨道交通领域,发布深圳坪山总部的厂区单轨实验线路并冠以“云轨”品牌。比亚迪也成为第一家大举进军中运量轨道交通整车领域的民营企业。
此后,包括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通号(03969.HK)等涉铁央企纷纷宣布进军中小运量轨道交通整车生产行业。
2018年1月,中国中铁旗下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工业”,600528.SH)与民营企业常州天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晟新材”,300169.SZ)共同成立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轨道”),宣告进军跨座式单轨、有轨电车、市域列车等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及线路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领域。
熟悉天晟新材轨道战略的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中国中铁旗下拥有轨道交通设计、装备、工程建造等产业,唯独缺少整车生产,通过与天晟新材的合作,中国中铁补充了轨道交通产业的最后一环。天晟新材拥有轨道交通车辆整车设计和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两者合作形成新型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优势。
2018年初,中铁轨道的“新时代号”跨座式单轨列车开始研制;2019年10月,研发成功并转入动态调试阶段。上述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目前中铁轨道已在合肥修建了一条2公里的跨座式单轨试验线,并就单轨项目与合肥、潍坊、宜昌等多地展开谈判。
中铁轨道由中铁工业持股55%,天晟新材持股45%,是中国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整车行业中第一个“央企+民企”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与此同时,中国通号的“造车”计划也在进行。2017年10月,中国通号研发的五模块智能电力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在湖南长沙首发。目前,中国通号已经获得了天水市的有轨电车订单,并完成车辆交付。
事实上,中国城轨整车生产领域长期被中国中车(601766.SH)和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车装备”)占据。其中,京车装备仅立足北京周边市场,产能有限,而中国中车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九成,备受“垄断”之责。
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曾对记者指出,城轨业务垄断在央企国企手中,会导致恶性竞争、产能过剩,同时造成市场效率低下。引入民企、开放市场,不仅可以倒逼国企改革,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