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负利率常态化时代来临
金融危机后全球迈进“负利率时代”,2020年以来的各国量化宽松政策将使负利率常态化趋势延续。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下行。为了提振经济,多国宽松货币政策推动全球进入“负利率时代”。2020年以来,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多国量化政策持续加码,使货币环境更加宽松,推动利率进一步下行,负利率常态化将延续。
次贷危机后,海外主流机构如何应对利率下行?
次贷危机之后,以挪威主权基金、加拿大养老金等为代表的海外主流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利率下行。我们发现尽管短期波动不能避免,但这些措施能够为投资组合带来显著的长期收益。
——提高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从2002年到2018年,在35个大型主权基金中,股票资产对总资产的占比从37.4%上升到38.5%。2018年,大型主权基金持有权益资产的比例达到38.5%,为各类资产中占比最高。
——对核心持仓长期持有。如GPFG对重仓股的平均持有时间接近10年,CPPIB重仓股最长持有期达到10年等。
——提高另类投资配比。GPFG从房地产投资中获得超过整体组合的收益率,而CPPIB的基础设施投资则带动组合整体收益率上行。
——通过融资融券等方式寻求相对收益。如GPFG通过参与IPO、定增等方式来提高相对收益,阿布扎比投资局更是参与到全球最大IPO沙特阿美上市中。
——配置衍生品来对冲风险。通过运用金融衍生品,养老金可以中性化利率下行导致的被动承担的风险,进而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当前负利率常态化下,以GPFG为代表的海外主流机构投资策略展望为了使基金获取长期内的高收益率,并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主权基金需妥善应对负利率常态化趋势。挪威主权基金作为代表性的主权基金,在《StrategyforNorgesBankInvestmentManagement2020-2022》内,发布了未来的投资策略,包括维持股权投资的高仓位、寻求对非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房地产投资组合对总市值的占比提升至5%、从融资融券等资本运作中获取收益等,以应对负利率常态化趋势。
风险提示:本文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