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落户香港 李小加:"货架"迎"新货" 又一高光时刻
时间:2020-05-28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MSCI(明晟)与新加坡交易所本应于今年7月份重新续签合约,授权新加坡发布系列亚洲期货及期权指数产品,但被港交所半路“截胡”。

5月27日,港交所与MSCI签订协议,获得未来10年授权在香港推出系列MSCI亚洲和新兴市场指数的期货及期权产品。计划推出的37只期货及期权合约将分别追踪多个MSCI亚洲及新兴市场指数,推出时间有待监管机构批准及视乎市况而定。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签约仪式结束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掩盖不住兴奋地表示,“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无论是对香港市场、港交所还是投资者来说,这系列指标的重要性可以说是香港10多年的努力换来的,意味着我们连接全球的国际化战略又迈出重要一步,也意味着香港资本市场的‘货架’更加琳琅满目。它注定将会成为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

港交所“货架”

又迎“新货”

港交所昨日公布,旗下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已与MSCI签订协议,根据协议,MSCI同意授权期交所使用MSCI亚洲及新兴市场股票指数,有关指数在期交所初步推出37只期货及期权合约。系列指数包括(但不限于)MSCI新兴市场亚洲指数、MSCI中国自由指数、MSCI日本指数、MSCI台湾指数、MSCI新加坡指数及MSCI印度指数。

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李小加表示,“这是10年一次的机遇,所以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这个指数为何这么重要?如果把股票市场看成是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话,那么这个购物中心里的店铺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为主动开店的知名品牌专卖店;另一类是基于在其他市场上市的公司股票的指数开发出来的各种ETF、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产品,好比是‘大百货店’,有了这样的‘大百货店’,在香港的投资者就可以在本地投资这些未能来上市的公司,在被动投资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这样的‘百货店’会让香港市场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国际化。”

“指数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实际上从前年开始,50%的新增量资金都是指数基金,比如黑石根据各种各样的指数基金做指数被动投资,目前全球指数公司有4个规模较大的,其中两个是美国指数公司,分别是SP和罗素2000指数,但罗素2000指数的实控人是伦交所。两个国际指数公司:一个是富时,拥有者也是伦交所,当时为何收购伦交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伦交所控制了两个大的指数公司;另外一个就是MSCI,而MSCI管理的资金量,尤其是新兴市场远大于所有其他指数公司。MSCI系列指数被全球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广泛应用于投资、对冲及套利交易中,一旦纳入指数公司就会被动买入。”李小加向记者表示。

截至2019年底,全球追踪MSCI系列指数的资产高达13.1万亿美元。据李小加介绍,此次即将引入香港的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将和港交所现有股票、股指期货和期权产品形成强势互补,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一个“一站式”投资亚洲的最佳市场。

“货物”丰富

连接中国与世界

港交所在过去几年一直不断丰富“货架”上的产品,并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在股票衍生品和结构性产品的发展上,目前香港拥有全球最活跃的结构性产品市场、亚洲(除日本外)最大的ETF市场,衍生品市场不断扩容和升级,过去5年,衍生品市场的规模增长了50%。不过“货物”虽丰富,但仍以内地和香港的“货”为主。

对此,李小加向记者表示,“传统来讲,香港市场基本就是中国内地过来的‘货’引来全世界的钱,但由于提供的东南亚产品不多,很少有资金把香港作为投资亚洲或其他国家的门户,通过引入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我们现在就要把全世界的钱吸引到香港,今后也要把国际的‘货’带到香港来,先从亚太开始,这样就让已经到香港的国际投资者在‘大百货店’购买亚太地区的‘货’,这也是我为何说今年跟MSCI的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在李小加看来,“一站式”投资市场的好处不仅在于拥有丰富的投资选择,更在于可以在一个平台集中交易和清算结算,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和更好的管理风险。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在香港不仅可以投资香港的“货”,还可以投资内地,更可以投资印度、日本、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亚洲国际和地区的“货”,在亚洲时段全方位捕捉亚洲投资机遇。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香港可以成为海外资产配置的第一站。此次引入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很好的填补了“洋货”不足的市场空缺,也为中国连接全球的国际化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不过此前港交所推出黄金期货、人民币期货,但流通量较少,交投不活跃,此次推出的37只期货及期权产品是否也会遭遇类似问题,李小加向记者表示,首先,不同产品有不同的规律,一个市场新推出的东西其实是很难做成的,但是你必须要尝试,像CME,世界上最成功的的衍生品市场,但真正成功的衍生品不到10个,但交易的产品种类接近2000个,衍生品市场不可能推出一个成功一个;第二,衍生品生态系统越丰富,相关性就会越强,一个产品成功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像MSCI这种已经有巨大的市场跟随者以及影响力,本身就已经提供了成功的保障,但是它在新加坡也并不

  • 浏览记录
  • 我的关注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 涨幅
  • 跌幅
  • 振幅
  • 换手率
loading...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