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和新三板改革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为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发展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表示,“一直以来,北京辖区各类市场主体都在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来助推自身发展。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去年以来,科创板推出之时,北京证监局立足于服务首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会同各个金融监管部门,采取系列措施推动企业与市场对接。”
北京辖区资本市场规模大、监管对象多、重要机构多、业务链条完整,在整个资本市场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过程中,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的改革,为北京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发展成长的历史性机遇。作为证监会的派出机构,北京证监局持续强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市场各方的沟通协作,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北京证监局如何助力辖内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抓住改革机遇。
在受访中,贾文勤还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证监局如何助力陷入困境的企业减轻影响、复工复产,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如何守住辖区证券领域风险底线以及两会建议等。
北京企业资源丰富
助力对接资本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资本市场正深化以注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对接科创、创业企业。去年科创板开板,今年创业板改革已开启,新三板也在改革。北京证监局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帮助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北京辖区企业储备情况如何?
贾文勤:北京辖区上市公司、挂牌公司、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共计达9900余家,后备上市资源相对丰富。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所以各种科创类企业、文化类企业也较多,科创板和创业板拟上市公司达120余家。
在推动科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方面,北京证监局一直立足于服务首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培育科创企业优质后备资源,大力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截至3月底,北京辖区共有科创板上市企业17家,融资额304.81亿元,上市数量、融资额位居全国之首。
科创板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北京证监局快速制定北京辖区科创板上市辅导办法,第一时间启动辅导备案工作规则,接收辅导备案材料。在北京市政府领导下,会同市级各个相关部门、相关区级政府,挖掘上市资源,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科创板,向企业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开展培训辅导,以最大的包容性支持辖区企业申报上市。在企业上市后,贯彻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持续监管理念,准确把握科创板定位和信息披露实质性要求,依据规则授权,针对性开展公司治理、股权激励等监管工作,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严厉打击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确保辖区科创板的稳健运行。
今年年初,北京证监局还联合北京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共同推出了《关于加大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启动科创类企业上市“钻石工程”,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强化上市前的培育和辅导工作。北京市金融监管局牵头,经各方共同努力,集孵化、培育、投融资对接、风险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北京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已于3月份正式上线,4月份北京企业“钻石指数”发布,从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研发成果市场认可等6个维度,综合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平台系统和“钻石指数”的广泛应用,必将助力加快优质科创企业上市步伐,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创业板在今年也启动了注册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在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基础上的又一重大探索,必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相关制度已于5月11日结束征求意见,相信很快就会正式实施。在帮助企业抓住创业板改革机遇上,北京证监局正有序推动几项工作:一是密切关注改革进程和相关制度规则的出台;二是联合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做好创业板改革情况的培训;三是推进和引导证券公司技术系统调整。借此机会,建议市场各方积极了解相关改革内容,符合创业板定位及发行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中介机构发挥好“看门人”的作用,媒体朋友持续关注和宣传改革进程及阶段性成果,大家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和顺利实施。
新三板改革也是一个亮点,是贯彻落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效能的重要举措,精选层的推出是改革的核心和亮点,针对这一市场改革,北京证监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辅导备案工作,率先完成第一家辅导验收,展现了精选层辅导备案和验收工作的北京速度。二是坚持疫情防控与助力企业两不误,设立热线解疑答惑,采用电子化流程为企业提供便利,开展线上培训广泛宣传改革政策,与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全国股转公司等部门,联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发挥合